烟台市种子种苗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发表日期:2014-09-11 02:14AM 阅览次数: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扶持力度,整合种业资源,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推进商业化育种,支持种业企业联合重组,加快“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建设步伐,做大做强农作物、林业、畜禽、渔业四大种子种苗产业,全面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二)发展目标。农作物种业,到2020年,在全市培育5家以上“育繁推一体化”规模化龙头企业,建成4—5个粮食、油料、蔬菜、果品等商业化育种中心,每年示范推广3—6个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建成辐射胶东半岛、东北三省的花生育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苹果、大樱桃育种基地,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小麦、玉米育种中心;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
林木种业,到2020年,全市林木种苗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值达到25亿元;建立市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处,自主创新品种10个以上,主要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存与利用;建立保障性苗圃11处,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主要造林种苗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基地,新建、完善较大规模交易市场4处以上。
畜禽种业,到2020年末,在全市建成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多畜种、多层次种畜禽繁育体系,肉鸡、蛋鸡、生猪、奶牛全部实现良种化,肉牛、肉羊基本实现杂交改良化,做大做强畜禽良种产业,努力把我市建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畜禽良种繁育基地。
渔业种业,到2020年,全市良种育苗水体达到300万立方米,年育苗量4000亿单位,产值35亿元,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打造莱州、长岛、蓬莱—烟台开发区、莱阳—海阳、牟平等5个苗种聚集区,1个种质科技创新与支撑服务平台;创建3—5个种质创新团队,培育5—10个水产新品种,建立10家以上现代渔业种业品牌企业。
二、重点工作
(一)农作物种业。
1.推进种业创新体系建设。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与市农科院、登海种业等院校企业联合,开展农作物育种理论方法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鉴定测试、种子质量检测等基础性技术研究和常规农作物育种、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工作,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建立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相融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建立育种科研平台,公开招聘种业领军人才,打破院所和企业界限,联合国内研发力量,建立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转化和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到2020年,在登海种业建立玉米、小麦、蔬菜商业化育种中心各1个;支持鲁丰种业组建花生商业化育种中心;在金海种业建立1个玉米商业化育种中心。
2.大力扶持骨干企业。鼓励登海种业、金海种业、连胜种业、金来种业、鲁丰种业等种业龙头通过兼并重组、优势互补,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支持种业企业牵头或参与组织实施种业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项目。扶持种业企业更新加工设施,重点建设大型种子种苗加工生产线,逐步推广穗烘干、种子分级、按粒包装等技术,提高种子种苗加工质量,扩大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能力,保证良种供给。引导企业建立新品种示范网络,完善种子种苗市场营销、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体系。
3.加强现代种业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农作物良种推广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业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和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种子生产基地。引导主产区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全市种植区域化和良种覆盖率,在莱州、莱阳、海阳、招远、牟平等县市区建立小麦种子生产基地8万亩,实现小麦良种全覆盖。支持登海、金海等企业在海南建立科研育种繁育基地,在甘肃、新疆等地建立优势种子生产基地,保证品种不断更新与供种安全。发挥地理区位与交通优势,以莱州、莱阳、海阳、招远、牟平为中心,建立13万亩花生原种繁育基地和30万亩辐射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的良种繁育基地。依托市农科院、莱州小草沟园艺场,在福山区、莱州市、蓬莱市、栖霞市建设全国最大的苹果、大樱桃苗木生产基地。
4.加快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发挥企业与科研单位优势,以玉米、小麦、花生、苹果、大樱桃、大白菜等农作物为重点,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引进、利用相关种质资源,坚持常规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建设市、县、乡三级新品种示范展示网络,在莱州市建成1个市级试验展示中心,在莱阳市、海阳市、龙口市、栖霞市、招远市、牟平区、福山区7个县市区建设县级试验展示分中心,在全市建立80个乡镇试验展示点,分层次、分季节、分作物进行示范展示。开展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品质测试等相关技术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5.建立健全种子储备与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市、县两级种子储备体系,分级落实种子种苗储备任务。重点做好短生育期和大宗粮食作物种子储备工作,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需要。搞好市、县两级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建立1个市级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在莱州市、莱阳市、海阳市、龙口市、栖霞市、招远市、牟平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县级监督检验站(室),加强全市种子检验工作。建立农作物种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引导企业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种子种苗质量可追溯系统。加强种子种苗市场监督,加强种子种苗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和日常执法,加大对种子种苗基地和购销环节管理力度,健全种子种苗例行监测机制,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种苗等违法行为。强化种子种苗检验检疫,开展疫情监测及监督抽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以新品种权为主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6.打造种业“硅谷”。在东部新区规划建设涵盖科研育种中心、新品种示范展示中心及种业新成果交易中心的烟台市种业科技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入驻,与我市种业龙头强强联合,打造种业世界品牌。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开展科研育种和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合作,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和种子加工技术。强化高端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研和管理人才,选派人员外出深造,培育科技创新团队。
(二)林业种业。
重点建设五项工程,推动林木种苗产业向集约化、质量型方向发展,提升产业多样化、专业化、集群化、区域化发展水平。
1.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开展种质资源调查、保存、评价与利用,重点保护主要造林树种、珍稀濒危树种、名特优新品种。依托昆嵛山、牙山、罗山、艾山等自然保护区,对我市30余种列入国家和山东省保护目录的树种进行原地保护,建设原地保存林和人工恢复林。建立1处300亩的市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对我市列入国家珍稀濒危树种的紫椴、软枣猕猴桃、红果山胡椒等进行异地保护。
2.保障性苗圃建设工程。建立政府引导的“育繁推一体化”保障性苗圃,定向培育优质造林苗木。除芝罘区、开发区、高新区、昆嵛山保护区和长岛县外,其他县市区要依托国有苗圃,至少建设1处县级保障性苗圃,实行定向育苗,保障全市每年重点工程造林用苗。
3.品种创新工程。依托山东省林科院烟台分院等单位,筹建黑松、赤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运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和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新品种。对在观赏性、特种用途等方面具有开发潜质的玉玲花等乡土树种,开展生物技术研究,选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林木良种。对生态造林、城镇绿化、珍贵用材树种、耐干旱瘠薄树种进行引种、驯化和选育,推广优质种苗。
4.特色基地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北方果树苗木、城镇绿化苗木、造林苗木、造型苗木和乡土树种苗木发展,培育特色基地,形成地方特色。继续保持莱州市、栖霞市、蓬莱市等地的苹果、大樱桃、葡萄等北方果树苗木发展领先优势,稳定扩大招远市、海阳市、莱阳市等地的海棠、樱花、紫叶李等城镇绿化苗木和黑松、侧柏等造林苗木发展势头,积极推广莱山区、福山区、栖霞市、莱州市等地的楸树、银杏、黑赤松、流苏、栾树等乡土树种苗木,推动核桃、板栗、无花果等经济林树种和龙柏、丝绵木等造型苗木基地发展,尝试种植七叶树、美国红枫、元宝槭、日本厚朴等在观赏性和特种用途方面具有开发潜质的树种。
5.产业提升工程。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努力形成“一县一类、一镇一种、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培育招远市辛庄镇、莱阳市姜疃镇、莱州市郭家店镇和虎头崖镇等烟台十强种苗强镇,打造产业亮点。培育发展种苗市场主体,推动产业主体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改良品种结构,推广应用新成果和新技术,实现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创品牌。到2020年,新建5处核桃苗木生产示范基地,15处沿海与平原防护林、用材林、名特优新经济林和乡土树种苗木生产示范基地。
(三)畜禽种业。
围绕生猪、家禽、肉牛、肉羊、渤海马、水貂等主要畜禽品种,大力发展代次高、档次高、规模大的种畜禽场,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家畜品种改良、地方品种保种选育、技术服务四大体系。
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主要扶持省级以上重点种畜禽场,扩大优势畜禽品种核心群规模,通过场内选育和引进优秀种畜禽,提高生产性能和质量,增强供种能力;组织畜禽良种龙头企业联合攻关、联合育种,打造自主品牌,逐步实现由引进为主向引进、培育并重方向转变;建设1处肉牛原种场、2处肉羊原种场、5处水貂原种场,建设3处肉牛良种扩繁场、10处肉羊良种扩繁场、5-8处水貂良种扩繁场、1处一级种蜂场,逐步健全肉牛、肉羊、毛皮动物和蜜蜂良种繁育体系。到2020年末,全市基本形成健康高效、布局合理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存栏原种母猪、祖代种禽、良种奶牛、良种肉羊、良种母貂、蜂群分别达到1万头、60万套、1万头、2万只、10万只和5万群以上,父母代种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生猪、家禽、奶牛等主要畜禽品种生产性能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2.家畜品种改良体系。借助生猪、奶牛、肉牛等家畜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引进、推广优质家畜良种精液或冻精,新建或改扩建5-10个种公猪站、8-10个冷配改良站点,扩大生猪人工授精、奶牛肉牛冻精改良覆盖面。加快建设镇级家畜品种改良站点,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强化配种人员培训,规范配套服务程序,推进品种改良网络建设。到2020年末,全市建设镇级家畜品种改良站点52个,形成健全的市、县、乡三级家畜品种改良体系,确保配种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力争每年推广生猪、奶牛和肉牛良种精液分别达到60万枚、9万枚和5万枚以上。
3.地方品种保种选育体系。加快推进五龙鹅、烟台黑猪、牙山黑绒山羊保种场、选育场和开发利用示范场建设,加快推进渤海马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组建地方良种优质核心群,全面提升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探索利用小尾寒羊、洼地绵羊与杜泊绵羊的杂交改良技术,加快培育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的肉用绵羊新品种。到2020年末,烟台黑猪争取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莱阳市五龙鹅原种场、莱州市烟台黑猪原种场力争入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新建或改扩建烟台黑猪、牙山黑绒山羊、五龙鹅扩繁场各2处;渤海马成功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成功培育具有自主产权的国内乘用型马新品种。
4.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实施种畜禽主要疫病净化方案,督促指导有条件的种畜禽场建设检验化验室,配备仪器设备,加强净化鸡白痢、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牛(羊)布鲁氏菌病等垂直传播疾病;积极开展政企联合,加快整合益生、民和等种禽企业先进化验设备与检测技术,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和供种水平。鼓励指导种畜禽场,特别是一级以上种畜禽场、大型父母代场、实施新品种培育的种畜禽场,完善场内检测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场内生产性能测定;组织开展种公猪生产性能和奶牛DHI测定送检工作,不断提高生猪和奶牛生产性能。到2020年末,全市所有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达到《烟台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2020年)》要求,力争有8-10个种畜禽场开展场内生产性能测定。
(四)渔业种业。
1.加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实行基本渔业水域保护制度,将集中连片的传统养殖区、传统捕捞作业区、人工渔礁区、增殖放流区等主要渔业水域、滩涂和重要水生生物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敏感水域、滩涂划定为基本渔业保护水域。加大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严格执行种质保护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夯实渔业种业健康发展物质基础。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的保存、数据库及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2.优化区域布局。以现有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为依托,建成5大渔业种业集聚区。牟平海带及海水鱼苗种产业集聚区:以位于牟平区的“国家级海带良种场”、“国家海藻与刺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黑?原种场”为依托,建立海带和海水鱼两个优势苗种繁育区。蓬莱—烟台开发区海参及鲆鲽鱼苗种产业集聚区:以位于烟台开发区和蓬莱市的“国家级大菱鲆良种场”、“国家级刺参原种场”、“国家级黄盖鲽原种场”为依托,与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渔业种业科研攻关和技术示范推广。南部沿海对虾及鲆鲽鱼苗种产业集聚区:以位于海阳市的“农业部鲆鲽鱼类良种繁育基地”、“鲆鲽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级大菱鲆鱼标准化示范区”为依托,开展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牙鲆、半滑舌鳎、大菱鲆等苗种的繁育、推广。莱州海水鱼类及贝类苗种聚集区:以位于莱州市的“国家级半滑舌鳎原种场”、“省级梭子蟹原种场”、“省级海湾扇贝良种场”为依托,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扩大苗种繁育规模。长岛海珍品苗种产业集聚区:以“省级皱纹盘鲍原种场”为依托,加强海参、海胆和鲍鱼等渔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升海珍品苗种繁育能力。到2020年,5大种业集聚区育苗水体达到150万立方米,培育贝类苗种2000亿粒以上,藻类苗种20亿株以上,海参苗种20亿头以上,虾类苗种10亿尾以上,海水鱼苗种4000万尾以上。
3.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深入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技术中心建设。围绕水产种质保护、良种选育、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协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性的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不断加强渔业种业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工作,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端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渔业种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利用国家实施“阳光”培训、“金蓝领”培训、转产转业渔民培训等政策,加快从业人员培训步伐,启动渔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与现代化渔业种业生产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4.推进渔业种业经营机制创新。重点培植渔业种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提高渔业种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引导龙头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支持种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发挥其标准制定、信息共享,有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等积极作用,提高渔业种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引导渔业种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资源整合,鼓励品牌企业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品牌的集中度和认知度。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品牌宣传推介手段,以电子商务为先导,着力打造烟台渔业种业品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聚集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发展改革、科技、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畜牧、海洋与渔业、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烟台市种业发展联席会议,负责协调解决现代种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有关政策规划。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生产经营种子种苗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经认定的高新技术种业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种业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将种子种苗精选加工、烘干、包装、播种、收获等制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银企、银农合作,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种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良种生产基地,加大对带动本地农户超过千户并且能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种业企业扶持力度。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向小麦、玉米良种制种基地倾斜。培育种业名优品牌和骨干企业,优化种业企业发展环境。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用地需求予以优先考虑。
(三)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支持实施“烟台市农业良种工程”,重点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育种创新、品种测试、种子种苗生产加工与检测、救灾备荒种子种苗储备、工程研究中心及保障性苗圃建设等工作。推进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种业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种业企业参与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种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集聚资本,引导发展潜力大的种业企业上市融资、招商引资。
(四)完善管理体系。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种苗管理职能,明确管理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以行业管理、许可管理、品种管理、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为重点,对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实施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虚假广告、假劣种苗等违法行为,保护新品种知识产权。完善和落实国有苗圃分类经营管理政策,加强种业管理队伍建设,配齐质检人员和仪器设备,加强种业管理队伍建设。支持引导种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内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