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房地产思维能否玩转现代农业
编者按:今年8月底,广州恒大集团宣布将投资1000亿进军现代农业。并表示,已在大兴安岭地区投资近70亿元建设及并购22个生产基地,涵盖粮油、奶粉、畜牧等产品。今年9月1号,在内蒙古兴安盟的阿尔山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订货会,几天的签约额就达到119亿元人民币。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恒大从一个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进军农业到卖出产品,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大企业投资农业有助于农业发展,但是传统长线产业又能否通过这种大跃进的办法进行操作?恒大是否能生产出他所宣称的放心粮、放心油?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义勒力特镇位于乌兰浩特市区北部,是察尔森下游“第一灌域”,这里有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肥沃的土壤。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也成为乌兰浩特市高产高效水稻种植示范区。
今年9月1号,恒大邀请全球500家媒体记者和1500名经销商到这里进行了参观考察。那么,恒大是把基地建在这儿了吗?记者采访了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的水稻种植户,他们表示并没有与任何粮食企业签订协议。
水稻种植户:“谁价格高卖给谁,我们没有签合同。”
随后,记者又来到义勒力特镇胜利嘎查,当地的水稻种植户说,他们知道恒大集团过来参观考察的事,但仅仅只是考察参观,并没有在当地有进一步的动作。
记者:“是不是过来参观了?”
水稻种植户:“没有签协议,就过来参观了。”
记者:“没说收购什么的?”
水稻种植户:“没有。”
记者在当地寻访,并没发现恒大的基地,只看到农业部的牌子,上面写着“绿色基地”字样;也没有找到与恒大签约的农民或者种粮大户。对农民来说,谁来收都是一样的,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而且多年来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产习惯,让这里的产品本身就是绿色食品。
种粮大户:“80%都是有机肥,鸡粪、猪粪、羊粪、牛粪…. ”
除粮食之外,据了解,恒大在乌兰浩特市收购了多家粮油加工企业。乌兰浩特市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蒙佳集团,就与恒大签订了合同,不过该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签订了合同,但是恒大暂时还没有在乌兰浩特市投资,也没有建设生产基地。
蒙佳集团工作人员:““我们了解,他已经谈了几家,但是真正谈成合作的不多。一分钱还没投呢。据我们知道,没有投过一分钱。”
该负责人说,恒大是今年8月中旬经过政府介绍与蒙佳集团达成了在粮油加工方面的合作意向。双方签订了协议后,恒大只履行了一部分协议内容,投入并不大。该负责人还透露,蒙佳集团没有自己的粮油生产基地,原料基本是从农户手里收来的。
蒙佳集团工作人员:“我们没有基地,都是收购农民的粮食。有机米是有订单农业的,有机米必须是国家认证的。我们现在跟恒大签订的是股权转让的协议,他要收购我们的企业,收购以后应该也有这一块。”
这名负责人说,现在恒大并没有履行相关合同义务。蒙佳集团仍然在生产自己的产品,记者也看到,蒙佳集团生产的产品仍然打着蒙佳的品牌。
蒙佳集团工作人员:“合同签完了,搁置了,我们也在等待消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
2014年8月28号上午,恒大集团在广州恒大中心宣布旗下产品恒大粮油正式上市。恒大号称要招聘1800人,成立自己的粮油公司。不过蒙佳集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粮油公司的队伍暂时还没有完全建设起来,要做到对粮食从生产过程到销售的全监控,基本不可能。
蒙佳集团工作人员:“目前,他还不能管控粮食生产到收购这个环节的,整个粮油公司的队伍还没有搭起来,主要管理层已经有了。”
现在网上有关恒大的新闻,最多的就是关于招聘现代农业人才,专业团队还没有建设起来,恒大就已经推出了首批粮油产品,而且价格昂贵。其中500毫升的大豆油为239元。记者对比发现,福临门等品牌同等品质产品,也是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售价仅为6块多,价格差距将近40倍。目前东北最贵的大豆4200一吨,加上其他费用,大豆油成品售价在6块多是一个合理的数字。实在无法想像,恒大是如何能得出239的天价。除此之外,恒大大米和有机杂粮系列的价格为13-63元/斤,也是市场主流价格的几倍。
一般在人们印象当中,农业是一个长线产业,需要一个成长过程,特别是高品质农业产品,更需要从来源到加工,都有一个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控制。目前国内其他大型粮油企业多年来也一直在朝着这方面努力,之所以还有差距,就是因为达到高质量的要求并不容易。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翟留栓认为,恒大希望在一夜之间建设一个粮油帝国,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翟留栓:“要想把有机、绿色做下去,必须可持续下去,这个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是不是具有可持续性,这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农业跟他以前搞的房地产是完全不一样的产业。现在最大问题是转基因问题,我们国家的大豆产业被转基因大豆冲击了,如果恒大能够以振兴大豆产业为己任,从育种到加工,都能搞起来,这对国家来说就是战略性的贡献。”
记者在调查中深刻地感受到,恒大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带有浓重的房地产模式。先是高调宣传,然后在没有产品之前就开始预售,价格也都是走高端路线。应该说,这种模式在房地产业是成功的,但是面对日用消费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再去采取这个方式,消费者是否认可?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