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种业创新基金”首期认缴5.15亿人民币

为全国首个以社会化资本投资为主体的种业创新基金
本报讯
(记者阮元元)农作物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昨日,全国第一个以社会化资本投资为主体的种业创新基金—“国家种业创新基金”宣布在深圳前海成立,首期总认缴出资额为5.15亿元,这也标志着我国种业创新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科技部、深圳市政府,昨日联合在深圳召开了“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再造暨国家种业创新基金启动”新闻发布会,首次提出了“以科技金融为抓手,再造种业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系统解决方案。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深圳市市长许勤等领导参加了发布会。
创新:深圳前海中农种业投资基金首期总认缴出资额5.15亿
深圳市副市长陈彪介绍,“国家种业创新基金”即深圳前海中农种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已落户深圳前海。该基金是园区联盟投资基金的第一个专项基金,首期总认缴出资额为5.15亿元,由园区联盟及园区联盟母基金发起,联合种业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
日前,国家种业创新基金已于北京召开首次合伙人大会,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河南省科技厅、深圳市政府等11个合伙人单位共同商议出资、投资、托管等重要事宜,首期合伙人将于近期完成注资工作,正式启动种业创新基金运作。
今后,种业创新基金将以社会化融资为主导、市场化管理为运作模式,围绕农业及前沿技术和国家食品安全,分层次、有重点地投资农作物商业化育种、种苗快繁、动物种业、林木花卉种子企业和农作物、畜禽、花卉、水产以及珍贵苗木等产业化主导及特色农业产业,为深圳打造国家种业创新之都夯实基础。
现状:种业企业小散乱 种业创新亟待再造
深圳为何揽下种业创新重任?
在此次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表示,早在2012年,科技部就在博鳌种业论坛上提出再造中国种业创新体系、推进我国种业商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思路。
“种子改变世界,中国成为了种业大国,但是也带来了世界的挑战。我国种业现在是杂交水稻很强,小麦各有千秋,玉米虽然不能说弱,但是已经面临着挑战,蔬菜70%多是自己的种子,但是高精尖的种子都不是我们的。”张来武昨日在会上称,我国面临着一系列种业强国的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种业企业小而散乱,因此种业创新体系存在着再造的必要性。
2013年3月,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发行和种业上市企业等共同推动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园区联盟”)及园区联盟投资基金,通过汇集社会资本,服务于中国种业创新。
2014年,科技部提出深化再造种业创新基金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推进构建“1(财政部农业部联合设立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1(科技部联合深圳市、河南省等共同发起的国家种业创新基金)+M(区域性、专业性基金)”为主体的种业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而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现代育种产业和金融领域有着明显发展优势的深圳,率先“试水”该种业金融创新链。
现代生物育种产业已形成基础 10个生物农业创新团队成助力
为何国家种业创新基金花落没有雄厚农业基础、土地资源有限的深圳?深圳市副市长陈彪昨日对记者介绍,现代农业生物育种这一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已形成了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目前,深圳生物育种产业已形成“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特点。
他介绍,目前,深圳以基因组学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和超级杂交水稻为代表的部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其中,华大基因拥有全球最大的农业物种基因组数据库,组织完成世界2/3以上重要作物的基因组研究项目,为我国种业获得核心种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与国际水稻所和盖茨基金会合作,启动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重测序研究,以水稻为突破口,将陆续完成中国农科院41万份重要作物种质资源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所获得的数据保存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并向全球发布。
与此同时,创世纪公司拥有我国首批大规模商业化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抗虫棉的核心专利,邓启云团队研发的超级稻“Y两优900”创下世界超级稻最高单产纪录。深圳市农科集团公司与国家航天员培训中心合作建设的航天食品分析测试实验室,同样落户深圳。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近年来还积极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组成了促进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领军团队。这其中包括邓兴旺博士领衔的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杨焕明院士领衔的华大基因创新团队,杨雅生博士领衔的创世纪转基因棉创新团队,张建华教授领衔的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张曙光教授领衔的生物太阳能科学家团队等10个生物农业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团队。
记者了解到,当前,深圳市政府将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作为“十二五”规划建设期间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集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育种、生物能源等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搭建公共研发平台,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推进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综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