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农业而言,降雨量是比升温更大的威胁吗?

EurekAlert中文, 2012年4月5日

有关气候变化对中国谷类作物的影响的新研究发现降雨量比升高的气温具有更大的影响。发表在《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上的这项研究发现,玉米对升温较为敏感,而自1980年以来水稻和小麦产量的较高和较低也都与温度的升高有关系。

这项研究是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张天一博士和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黄耀博士共同完成的。这篇论文被收录在有关气候变化、农业与植物功能之间的联系的一期Special Collection of Free Articles中。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化”,张博士说道。“1951年到2001年期间,年均气温升高了1.1 °C,中国西部的降雨量每十年增加最高可达15%,而北部则降低。”

“据气候模型的预测,到2050年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2.3–3.3 °C,而降雨量则会增加5–7%”,黄博士说道。“这可能会对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却要养活占全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转向中国各省的农业统计数据,将这些数据与来自“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的气候信息进行对比。他们重点分析中国的主要谷类作物,包括在全国大范围种植的水稻以及主要在北方种植的小麦和玉米。

结果显示,1980年至2008年,中国呈现显著的升温趋势,玉米对升温尤其敏感。但是,他们还发现:升温与较高和较低的小麦和水稻产量都有关系,这反驳了升温通常会导致庄稼减产的想法。

“在这三种谷类作物中,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较高气温时产量的降低往往伴随着较低的降雨量,这主要发生在中国北部地区”,张博士说道。“这表明,相比于升温,可能干旱会对当前气候下的庄稼产量产生更大的影响。”

“人们常说气温升高会造成中国谷类作物的产量降低,可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升温对谷物产量没有显著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1980年至2008年全国范围的水稻和小麦产量而言”,张博士和黄博士总结道。“但是,升温可能仍发挥着间接作用,比如气温升高造成的严重干旱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