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压低水稻病虫发生基数 努力减轻病虫危害

本报讯(记者 缪翼)今年,安徽省水稻“两迁”害虫迁入量多于常年,尤其是单季稻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流行风险显著增加,对水稻生产构成较大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安徽省农业部门千方百计压低病虫发生基数,努力减轻病虫危害。由于防控措施到位,目前该省重大病虫均处于较低发生水平。

预警提高精准度。安徽省植保站组织63个水稻病虫监测站,系统调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灯下调查与大田调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严格执行一般病虫情周报、重大病虫情一周两报制度。同时,紧密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稻曲病、稻瘟病等水稻穗期病害中、短期趋势预报,科学指导农民开展预防控制。此外,组织14个监测点开展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性信息素诱集试验,有效提升预报精准度。

宣传动员重落实。早在7月底,安徽省农委召开全省单季中稻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动员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广泛宣传水稻穗期病虫防控的必要性、紧迫性,普及防治技术。据统计,全省累计召开防控治现场会40多场次,播放电视预报50多期,电视讲座30多期,编发手机短信35万余条,印发明白纸近200万张,出动宣传车100多辆次。

督导确保技术到位。7月下旬开始,省农委组派6个工作组,分片包干开展巡回督查指导,重点检查防控责任、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举办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各地开展防控工作。各地市、县区农业植保部门纷纷落实技术人员驻村包点联系制度,手把手指导农民防病治虫,提高了防控技术到位率。

截至目前,安徽省中晚稻防控面积已达4580万亩次,是发生面积的1.64倍。其中,水稻穗期病害预防1600万亩次,占单季中稻种植面积的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