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庄 白云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外部新机遇新动力

[摘 要] 中国工业化的最大障碍是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和出路在农业工业化。中国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自发地走向农业工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外部,是外部正在兴起的新一轮世界与中国的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其中,O-T-O信息技术革命成为当代农业产业革命、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的里程碑。

[关键词] 农业工业化;科技创新;O-T-O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的时代是“世界农业工业化的时代”。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中国工业化的最大障碍是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和出路在农业工业化;在中国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自发地走向农业工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外部,是外部的科技创新、工业化进程和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此,必须在坚持外部主驱动条件下内外部因素紧密配合的“五结合”——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农户,现代科技与农业技术,工商企业与个体农民相结合的基础上侧重“五反哺”,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府反哺农民,现代科技反哺农业技术,工商企业反哺个体农户。

一、外部大环境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因素

当今世界经济和半个多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在现代信息、技术、资本、资源快速充分流动的时代,通过外部巨量资源进入与内部优势资源有序组合快速积聚集中,形成地区、产业的“新增长极”,进而带动该地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业态新路径,已经取代了传统产业、经济依靠自我积累缓慢发展的路径。在这方面,深圳的快速崛起,从当年的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今天的世界性大都市,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同样,中国农业要有新出路,必须充分利用外部有利环境和优势资源,通过“五反哺”,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府反哺农户,现代科技反哺农业技术,工商企业反哺个体农民,使得外部的强大现代产业、技术、资源、政策、资本要素进入传统农业领域,对传统农业格局进行有序、平和、有效但却是根本性的改造,建立新型产权-产业-利益关系和生产组织形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科独进式的法权改革、机械化与科技创新无济于事,继续多年来的小步推进,点滴改良、自我积累,只能在日益逼近的新经济大潮面前,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如上所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外部,是外部的科技创新和国际、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工业化进程。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外部科技创新、资本创新的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科技-新能源体系-新工业体系崛起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步入能源竞争的白热化阶段。以此发轫出的军事革命、资源战争和科技革命、科技竞争,推动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加速进行新能源体系的研究,并有可能在最近的15年内创造出新的能源体系和以此为基础的新的工业体系。未来,宇航太空工业,新能源机车工业、飞行器工业、机器人类工业等核心产业将获长足发展,带动现代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高技术时代。这将对整个世界,包括中国和正在走向工业化的80%左右的农业国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新能源-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能源和新兴工业体系的建设将逐步走向高技术、信息化、轻型化。其中,“轻型化”是指轻型工业在工业、GDP以及总体经济发展中比重逐步加大,其首先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如今已成为现今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大趋势。这一趋势集中表现为:其一,工业每创造1000美元GDP所消费的传统重型实物资本量在下降,如煤炭、钢铁、木材、化工原材料、水泥等相对减少;其二,是新型、轻型如水电、核能、石油、天然气以及智力知识服务的含量在相对增加。这一趋势同样表现在中国,中国的GDP在“变轻”。

据中国社科院专家预测,目前中国同样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轻型能源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工业体系的基础,表明了我国工业现代化同样正在走向世界能源-工业体系的新阶段。在此新形势下,回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缓慢进程,就不能不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

(二)中国科技-工业创新与新一轮经济周期高峰

十年前,中国科学院集中科学界与经济社会学界的一流专家对中国未来20年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次权威分析预测, 结论是,2015—2017年,我们国家将有可能出现的一场科技创新和工业创新。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等居重要地位;另在数百项分类技术中产生重大的科学和技术突破,由此带来中国工业化一次重大转机和工业化的一场新的革命。

与此同时, 预期在2013年后中国将结束第10个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将在2015 -2017年进入第11个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见上图)。预计到2020年以前,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总量第一大国和中等发达的经济、军事强国。中国将在今后20年内继续作为世界工业中心保持快速发展。

这一大背景无疑给予中国农业现代化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即“逆城市化”运动阶段。在这一逐步兴起的城市产业资源重新配置组合运动的过程中,大量集群性工业资本和相关大型企业正在走向大城市外围和二三类城市。其中一部分工业企业通过与农业产业资源组建新型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向农业领域进行产业、资本、技术和生产方式的转移、注入、渗透和重组再造,从而实现对传统农业、农村、农户的现代化改造。应该说,这一“工业反哺农业”的产业运动过程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东部农业工业化先行先进的地区,已有先例。

(三) “轻型三高产业”与 “三高速物流” 成为新型生产力要素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的新型产业体系将表现出“轻型三高”的产业发展特征。所谓“轻型三高”,实际上就是在兼具轻型产业化的同时亦表现出的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市场流转积累率。

时下,“轻型三高”产业不仅在东部地区而且在西部地区呈蓬勃发展之势。如成都、重庆、郑州等,都在大力发展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轻型三高产业”。重庆已确立建设“世界笔电之都”的发展战略,2015年笔记本电脑产量将达1亿5千万台;郑州通过引进富士康,将周边八个县的生产能力整合起来,意欲打造世界手机生产中心,2014年将生产2亿部手机。

与此同时, “三高速物流” 正在成为新型生产力。近现代交通运输在18世纪属于海港运输时代,19世纪属于铁路运输时代,20 世纪以高速公路为标志。今天,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借助运输方式的不断进步,推使现代物流进入了包括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在内由互联网物联网武装的“三高速物流”时代。这种“三高速物流”通过把物理性的空间距离转变为时间距离,拉近远程空间距离的市场要素,推动经济资源快速集聚集中,形成新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圈和巨大的产业能量,培育出新的生产力和地区城市的新“增长极”。因此,“三高速物流”已不再只是简单的运输服务业,而正在演变为新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三高速物流”正在成为复合了二三产业的“第四产业”。

“轻型三高产业”与 “三高速物流” 作为新型生产力要素,通过提升现代工业的技术经济水平,同样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现代科技反哺农业技术”、“工商企业反哺个体农户”,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动力与工具。

三、O-T-O推动农业现代化模式再造和路径创新

所谓 “OT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简写,即“线上到线下”,其核心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OTO模式”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新型物流方式,这种新型商贸模式使零售业与银行间开始形成新的“结盟”,并借助现代交通方式,开始对传统的、由西方世界建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发生着根本性的改造。以“OTO”模式为雏形的新型市场关系正在逐步建立中,这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大规模进军传统商贸物流业的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其直接经济和社会价值具体表现在:

1.提升商贸流通经济效益,减轻税负和企业负担。这一模式,改变了传统多层次、多环节、长距离、多换装、长仓储的低效模式,“产-供(运)-销-金融结算”等环节的信息化、安全化、快捷化、人性化、多样化、一体化,实现了商贸流通的低成本、高效益。

2.推动商贸流通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OTO模式,改变了原来多级批发到多级零售的传递方式。

3.商贸流通领域就业结构重大调整。大批中间商贸中间环节的消失和配送直销需求的膨胀,必将引起劳动就业结构的改变和新的劳动流转形态。

4.促进社会经济关系的平等化。新模式将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和体制分割,促进社会经济关系、市场交易关系的平等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OTO模式”校正了一度为“微笑曲线”所强化误导的市场产业和大时代的取向。

几百年来,不平等的殖民分工体系和超额利润不仅导致了近两个世纪殖民帝国“工人阶级贵族化”和“寄生性食利性高福利”,同时与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化和西方社会主义公平理论相结合,推动西方发达国家走向 “福利社会化”、虚拟经济化乃至服务经济化。在此过程中,在诸多国家,“微笑曲线”所演示的“企业价值链”被上升为“市场-产业价值链”,进一步强化了近几十年来的“去实体经济化”的错误取向和虚拟、福利经济的恶性膨胀,而且导致或加剧了了“大时代的迷惘”。

上世纪末,发达国家开始快速走向以虚拟经济、福利经济,包括商贸物流在内的服务业的社会功能地位逐步取代工业,成为社会的主导性产业。一些国家片面认为世界正在走向以虚拟化、福利化、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并将此目标路径视为“现代化道路”。这种“去实体经济化”、“经济虚拟化”和“过度服务化”,使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严重扭曲,带来了市场经济与政治的全面危机和现今的世界金融风暴。

“OTO模式”的出现,恢复和重新提高了实体经济与现代制造业、加工业和包括农业在内的生产性产业在市场价值链与现代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信息科技对现代经济制度的一次世界性的挑战,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去实体经济”、片面虚拟化、福利化、服务经济化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和工业化道路的否定。

最重要的是,这一商业流通、市场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前述世界与中国的科技-产业创新,包括“轻型三高产业”与 “三高速物流”一道,衍生发展出了中国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的两条新路径。

其一,通过商贸流通的信息网络组织渗透推动农业走向现代化

“OTO模式”这种线上线下的流通模式,实际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信息化进入的农业商品流通领域,开始将上游生产端(例如个体农户)组合成为企业商贸网络的成员。在北京,“京华亿家”作为为城市家庭提供无公害蔬菜、精品粮油、应季水果、地方特产的网络运营商,拥有96008订购热线、京华亿家网、全程冷链配送体系、60家门店和1200名专业配送人员组成的专业配送团队——“京华小蓝帽”,是北京除邮局系统外密集度最大的配送网络。其产品主要购自延庆绿富隆种植基地、北京北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地,目前已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定制蔬菜”公司。这些大型农贸企业的成功不在于得益于运用“OTO模式”所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出了一条通过信息网络商贸流通的产业组织渗透,“反哺农业”推动个体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化、工业化的新路径。

在农业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再造中,这种通过信息网络将农业生产单位纳入现代市场流通网络中,实现对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可以称之为“农业网络商贸革命”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的一个发展路径与方向。

其二,将从生产经营环节入手对传统农业的工业化改造

八十年代,江浙一带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推动了中国小城镇建设、三农改造,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曾产生了强烈冲击。这可以视为一次中国现代农业走向工业化的初级革命。

近年来,一些大型业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将分散的个体农户及其土地、设施、山林牧业资源积聚集中到现代工业企业的网络组织中,使个体农户成为“网络农业工人”,使传统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成为“网络农-工业”,使落后的农村成为“网络农业社区”,最终组合形成新型“农业工业网络产业链”和新型 “农工网络联盟企业”。这种新型 “农工网络联盟企业”有可能成为传统农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中间组织、中间桥梁。这种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现代科技反哺农业技术”、“工商企业反哺个体农户”的农业-工业产业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不仅在东部地区,而且在西部地区已大量涌现,典型如中国烟草行业。目前,中国烟草公司及其各地区组织,已逐渐把个体烟农编入烟草生产网络,运用条码技术将传统分散的个体烟农组织在一起,成为中国烟草的“第一车间”。

这种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现代科技反哺农业技术、工商企业反哺个体农户,建立新型产权-产业-利益关系和生产组织形态乃至新型生产方式,或者说,由农业-工业产业组织结构关系网络化引发出的“农业工业化组织革命”和生产关系革命,将强力影响改造农业的个体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生产资源的集聚与集中,进一步推动生产组织的网络化、矩阵化,进而走向集约化、企业化、集团化、现代企业制度化,最终走向现代工业化。从生产领域开启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又一条新路!

这可以视为一次中国农业走向工业化的“农业网络工业革命”,属于中国农业走向工业化的“中级革命”。

可以预见到,伴随现代科技创新和“O-T-O”模式向各个产业领域的渗透、传播,还将可能引发出一系列新的“农业XX革命”。一旦这种”“农业网络工业革命”与上一种“农业网络商贸革命”以及这些“农业XX革命”协同组合,走向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制度化时,中国农业走向工业化将会走向“高级革命”阶段。

这两条道路与从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的市场化、资本化流转入手,对传统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改造不同,后者是就产权做文章,前两者是从生产经营入手做文章;后者是权益分配入手,前两者是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入手,是从流通与生产经营环节入手进入生产领域对传统农业的工业化改造,其意义同样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

由此可以说,这两者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又一重大路径革命,是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农业产业革命的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李成勋.1996-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构想[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

[2]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组.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