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龙:2014年是中国债市场的信用违约元年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 (贾兴鹏)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海峰会23日在上海召开,CWM50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国际信托总经理王晓龙认为,2014年对中国债券市场来讲,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违约,可以说2014年是中国债市场信用违约元年。
王晓龙表示,2014年陆续曝出一系列的违约事件,几乎染指了各个金融种类。市场和媒体不得不开始适应信用违约的常态化,尽管这对投资人来讲是极其痛苦的。
看今年多起债市场违约事件,可以总结几个特点。第一,融资主体集中在煤炭、钢铁、造纸等产能过剩或者有泡沫的行业;第二,这些企业很多是当地政府早年大力鼓励、扶持发展的企业,甚至卷入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第三,其中都有企业的所谓经营风险较大、负债率偏高、盈利能力明显下滑等特征,主要融资来源都是间接融资、民间融资、表外融资,成本高,很容易引发资金链条断裂;第四,违约风险具有较强传导性。一家企业的违约事件迅速传导到多加企业身上。
王晓龙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整个经济大环境和市场基本面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是中国迎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宏观形势较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部分企业运行困难加剧,经济矛盾突显。另一方面,金融体系内问题也在增多。近年来伴随着信用债发行门槛降低,标准不一,以及非标市场的快速扩张,尤其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很多投资者习惯于高收益,而忽视背后蕴含的高风险。金融摩擦和信用违约风险加大
。
王晓龙表示,2013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冲击的金融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产能过剩行业需求下滑严重,一些强周期行业运行情况恶化,微观经济与金融层面风险在个别领域呈现局部曝露。大量中小企业过去惯用的互保模式现在成为了风险连锁反应的导火索。在这样的宏观微观经济背景下,出现一连串的债信违约事件,意料之中,中国债市不可能也不应该保持零违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