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乙醇补贴将在2016年取消 纤维乙醇产能扩大

为解决石油短缺、消化陈化粮、推进生态环保,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吉林、安徽、黑龙江、河南等省陆续封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即在普通无铅汽油中调配加入10%比例的燃料乙醇。2012年车用乙醇汽油推广范围已覆盖9省27个地市,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使用国。
然而,随着粮食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涨,出现乙醇汽油“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新问题。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部分企业新粮使用比例甚至高达80%,封闭运行维持了庞大市场需求,汽车保有量、成品油消耗量的快速增长,将使这一矛盾更加加剧。

一、处于粮食安全考虑,国家限制粮食乙醇产能扩张

200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首次提出“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自2007年至2010年期间,国家发改委三次发文要求全面清理玉米深加工项目。在中央强调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政策开始全面限制生物燃料尤其是玉米乙醇的大规模推广,补贴额度不断下调。2013-2015年,中央财政对已核准项目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补贴标准分别为:2013年300元/吨、2014年200元/吨、2015年100元/吨,2016年以后不再补贴。

同时,自2015年1月1日起国家将取消以粮食为原料的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同时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用于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变性燃料乙醇也将恢复征收5%的消费税。

二、发展纤维乙醇意义重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点。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各国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纷纷把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能源领域发展的战略方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生物燃料领域制定了若干政策,鼓励本国发展纤维素乙醇的研究与生产。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环境保护部三部委联合发布《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能源大气方案》),对能源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限期完成”的原则,通过加快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着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以及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等多种措施,显著降低能源生产和使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生物燃料尤其是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正在成为最富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发展纤维燃料乙醇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供战略物资、增加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三、粮食乙醇补贴2016年取消,纤维乙醇产能将大幅提升

因“与人争粮”矛盾突出,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今后将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政策全面限制玉米乙醇的大规模推广,补贴也被不断下调,又因玉米价格上涨,中国燃料乙醇产业的总体规模缩减,玉米乙醇的产量呈下滑态势。据调查,国内燃料乙醇2010、2011、2012三年总产量分别为180万吨、177万吨、166万吨,离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每年有7亿吨左右的秸秆可以利用,生产原料易得并且成本低廉,还可以实现循环利用,以秸秆等作物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应该是我国乙醇产业发展的方向。据机构相关资料,“十二五”期间燃料乙醇年度使用量目标将达到300-500万吨左右,由于粮食乙醇的扩建受到限制,新增的130-330万吨将由1.5代非粮乙醇和2代纤维素乙醇填补空缺。近期,国家下发了纤维燃料乙醇的补贴标准,每吨补贴800元,远高于今年粮食燃料乙醇200元/吨的补贴标准,进一步说明国家在推动纤维燃料乙醇方面的支持力度,纤维乙醇的产能将大幅提升。

目前国内生产纤维乙醇主要以木薯、甜高粱和玉米芯废渣为主,以龙力生物为代表的秸秆生物炼制2代纤维乙醇项目产能将得到释放。

(发布:沈兰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