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食告别“望天收” 打通发展阻碍
【导语·中国大田网】据河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7日9时农作物受灾面积1580.4千公顷,其中绝收7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1亿元。农田水利是粮食安全的保障。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正值秋粮生长季节,7月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令粮食大省河南成为关注焦点。据河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7日9时农作物受灾面积1580.4千公顷,其中绝收7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1亿元。
除了河南所处旱涝频繁的自然环境外,农作物绝收背后还有什么原因?本报记者调研发现,豫北地区虽干旱严重,但因灌溉条件较好,多数县市玉米生长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豫南地区农业灌溉条件差,沟塘渠堰堵塞淤积严重,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造成一些地区连年旱连年灾,粮食生产只能望天收。
水库咫尺之遥部分玉米地绝收
我家玉米就种在水库边,也浇不上水,五六亩地差不多绝收了。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板桥水库边的小卖部对本报记者说,由于他家玉米地处在水库上游,离水渠较远,而抽水成本太高,所以干脆放弃灌溉了。
离板桥水库几公里远的驿城区沙河店镇大路陈村也同样如此。从路的两旁看去,玉米地是绿油油一片,但走至近处可发现,玉米秆根部第一至四叶早已泛黄,根茎细小易折,地下的土壤久旱缺水因而固化成块,当地玉米已进入灌浆期,但生长出的玉米干瘪少粒。
60多岁的老农陈大爷说,他只种了1亩多地的玉米,还种了一些花生,由于村里的田离水渠远,又没有打井灌溉,受旱比较严重,如果再不下雨今年就只能白种了,而即便下雨亩产也要减半。
村里面没有打井,打井要钱,一家一户也不划算。陈大爷说,村里面都是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很多晚辈嘱咐家中长辈不要在高温时去灌溉。
记者向西北平顶山方向行进,玉米地的受灾情况愈加严重。沿途水渠干涸,玉米地里因为严重干旱已经大片倒伏,大部分玉米秆不出穗不长粒,长粒的也是干瘪量寡,有些长粒的玉米棒子甚至发生了虫害。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秋粮(玉米为主)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半。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秋粮总产量为495.70亿斤,其中,玉米总产量为359.30亿斤。
夏粮(小麦)一般在6月5日前收割完,秋粮在6月中旬播种,前期(7月15日前)墒情不错,玉米长势还可以,到了月底就干得厉害了。驻马店市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主任耿夕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耿夕林介绍说,一般7月、8月是驻马店地区主汛期,而今年7月份驻马店全市降水不足50毫米,以往则在500毫米左右,秋作物特别是玉米,在8月初正是拔节抽雄对水肥需求大的时候,这时候出现大的干旱对农作物生产影响尤其大。
玉米抽雄前后是玉米一生中水分需求最大的时期,也是玉米一生中对干旱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干旱将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正常受粉,通常此期的干旱也被称为卡脖子旱,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可导致绝收。
旱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据耿夕林了解,7月底驻马店市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为500万亩,而截至8月5日,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800万亩,占秋粮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有近100万亩农田为重度干旱(对农作物来说,意味着减产90%以上)。
灾情南重北轻灌溉是关键
耿夕林告诉记者,河南全省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西部多丘陵,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雨水快速由西往东汇聚,导致豫南地区东部易出现洪涝灾害,往年也多是豫北干旱、豫南洪涝。
以往是未雨绸缪,现在是临渴挖井。耿夕林说,驻马店地区有不少水库,但多为防洪用,由于东部地区地势低洼,宿鸭湖水库目前仅有2亿立方水,水深只有1米左右,很少的水用于灌溉,西部地区虽也有水库,但由于支渠、小渠不发达,淤积严重,干渠的水到不了农田。
如果农民自己挖井又划不来,一家一户就几亩田,而挖一口深100米的井(可灌溉50亩地)需要10万元以上。耿夕林说,年辰好的时候,玉米亩产1000斤,除去生产资料成本400元,以每斤1元估算,5亩地一年才赚3000元,这也就造成了上蔡县以及驻马店以西的一些岗岭地受旱严重,一些农民放弃玉米地,也不愿意去找法子灌溉。
相比来看,豫北地区虽然也遭遇了干旱,玉米生长却比较正常,甚至有增产可能。8月6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豫北地区的新乡市延津县看到,绿油油的玉米地矗立在公路两旁,玉米秆已经超过成年人的高度(目测在2米至2.2米),由于当地7月30日的强降雨,土壤仍有湿湿的感觉,拿在手里并不容易散,玉米叶也并未受到干旱影响而枯黄,剥开玉米穗,颗粒也比较完全。
延津县是中国农业大县,被称为中国小麦第一县。延津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兼新乡市惠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当地种植的玉米正处抽雄吐丝期,是使用灌溉、穗肥追肥的关键时期,接下来的灌浆期更需要充足水分使得颗粒饱满。
李振海表示,延津以及豫北其他地区,今年旱情并不如去年严重(去年7月20日至10月30日持续超高温、不降雨),数日前强降雨更加缓解了旱情,另外由于豫北地区灌溉(主要为提灌、井灌)条件好,玉米种植为精根细作,今年玉米品质要好于去年,产量有可能与去年持平,甚至超过去年。
李振海认为,在玉米生长初期遇到干旱是好事,在抽雄过后的灌浆期在需要大量水分,且今年玉米种植面积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并没有去年那么久,因此对豫北地区产量影响较小。
他指出,由于豫南地区灌溉条件相对较差,不少地方农作物种植望天收,在这次干旱中影响可能较严重,但豫北地区玉米单产高,质量更优,种植面积在全省占30%至40%,两者增减对冲,预计对河南整体秋收玉米产量影响有限。
旱灾有限全年增收不改
就在河南省出现旱情之际,其他省份的旱情也开始滋生并且蔓延。6-7月,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大部及陕西中南部、甘肃东南部等地降水普遍偏少2-5成,气温偏高,旱情发展快。据农业部8月4日农情调度,全国受旱面积6420多万亩,其中重旱1700万亩。旱情最重的河南省受旱面积2580多万亩,重旱面积730多万亩。
国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此次旱情,三大主粮品种当中,玉米影响最大。三大主粮当中,玉米处于喇叭口期,水稻处于孕穗期;同时,主要重旱区河南,玉米占全国年产量8.5%,小麦占26.25%,稻谷占全国产量的2.41%.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证券报记者奔赴河南调研的当日,空气中便弥漫颇为浓烈的雨意,似乎随时能宣泄而下。而此后几日,大雨果然如期而至,但雨势中等偏下,时断时续。
这场雨的作用,受旱玉米好的更好,坏的能少减产,整体上只能轻微缓解旱情。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朱红文拿出手机上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警短信给记者展示,8月5日至7日,驻马店普降小雨,平均降雨量16毫米,此次降雨范围广,雨量分布不均,其中降雨量较大的汝南县23毫米、平舆48毫米、正阳县59毫米,旱情基本解除,其它县区也出现了10毫米以下的降雨量,有效缓解了旱情。
本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干旱天气尚难改变全年粮食增收或至少持平的局面。国金证券指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区域性粮食产量受影响,但全国粮食丰收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此次受旱面积主要在于局部特别突出,重旱区可能会面临减产,但从全国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旱情并不严重。
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以来,有两次受灾面积达到4.4亿亩(同年粮食产量增幅均低于1%,其余年份增幅平均3.64%),最低的2012年也有1.4亿亩,据公开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农作物受旱情况是好于去年的;考虑到河南省占全国粮食产量的9.49%,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持续重旱将会对秋粮丰收带来一定的干扰,不过陆续的降雨,对郑州以北的平原地区的干旱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且重旱面积占比整体并不大。另外,从夏粮方面来看(约占全年1/4),上半年产量达到2731.9亿斤,同比增长3.6%,增长非常理想。
市场人士表示,此次旱情的发生,从气象上看,人们易将其与厄尔尼诺现象关联起来,由此引发了玉米期货的大幅上涨。国金证券认为,异常天气带来的投资机会是农业板块的主旋律之一,干旱事件的发酵将会引发两方面的机会。第一,关于减产预期带来的价格提升预期,但由于我们对丰收的信心仍然较足,因此,仅作主题性机会打包推荐种植业相关个股;第二,关于抗旱途径,推荐在农业抗旱增收方面,有很好推广价值的节水增产型设备生产公司。
农田水利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一些政府官员也透露,国家在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投入大,但对地方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方面投入较小,而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地方则普遍存在,也严重影响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同样也危及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