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旱灾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气候异常永远是悬在农产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则位于各类自然灾害之首。严重的干旱不仅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导致粮价上涨,而且会阻碍粮食贸易,引发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相较而言,因实行粮食储备制度,我国粮食价格因旱灾上涨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
全球粮食价格屡因干旱大涨
2006年,由于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地高温干燥或干旱,小麦减产严重,国际谷物理事会称,截至2007年6月的市场年度里,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5.93亿吨,较上年减少4%。由于供应令人担忧,国际小麦价格从348.9美分/蒲式耳飙升至502.4美分/蒲式耳,创下10年来的新高。
2007年天公再次不作美,不利天气导致主要出口国小麦产量继续受挫,而国际市场需求依旧强劲,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连续多次刷新历史纪录。CBOT小麦从4月初的444.9美分/蒲式耳,连涨6个月,至9月底攀升至892.4美分/蒲式耳,并于10月1日再度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2月合约则创下了958.5美分/蒲式耳的历史最高纪录。
2012年夏季,美国遭遇56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玉米、大豆种植受到重创,而俄罗斯、乌克兰等主要小麦产区也受到干旱气候影响而减产,导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和玉米价格迭创纪录新高,小麦价格也上涨了40%。受此推动,全球粮食价格在2012年7月猛涨10%,玉米和小麦价格均上涨25%,黄豆价格也上涨了17%。
我国多次旱灾引发粮食涨价
在1999年冬旱基础上,2000年春季和夏季黄淮、江淮持续少雨,导致冬小麦主产区严重干旱,给夏粮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全国受旱面积60811万亩,成灾40175万亩,因旱灾减产粮食1199.2亿斤。受严重旱灾影响,玉米单产比上年大幅度下降,总产量约10500万吨,比上年减产2300万吨,减少近18%;以二等玉米为例,12月份其实际收购价格为42.45元/50公斤,比6月份回升4.1%。
2007年,我国有22个省份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有5.99亿亩农作物受旱,其中绝收5239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373.6亿公斤。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07年末,中国小麦价格同比增长1.3%,早籼稻价格同比增长7.6%,中籼稻同比增长7.8%,晚籼稻同比增长9.2%,玉米价格同比增长12.7%,皆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增幅。
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15省市出现旱情,八省冬麦区受旱面积集中。截至2009年2月7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63亿亩,比常年同期多1.1亿亩。受大旱影响,2009年春节过后,国内农产品市场走势明显强于国际市场,尤其是强筋小麦表现更为抢眼,在短短的3个交易日内快速拉升100余点,强麦0905合约三天内累计上涨107元/吨,涨幅高达5.45%。
2009年和2010年春季,中国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地区分别发生历史罕见的大旱。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3月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西南地区9654万亩,其时早籼米、晚籼米、粳米零售价格比2008年初分别上涨13%、11%、20%。(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