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科技公司“克隆植物”收入翻番
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实现“苗种销”一条龙服务
在试验基地培养出来的种苗让亩产翻番。徐乐乐 摄
引入科技公司,为农民种植提供技术和“苗种销”一体化服务,村集体收入翻了番。这已经成为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最值得称道的事情。作为江门市重点贫困帮扶村,全村在科技公司的带领下,通过科技“克隆植物”手段,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目前,该村基地在“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被评为“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驻村公司通过开发各种农业技术,逐渐将村农业带向了现代化、产业化之路,并开始进行推广。
科技育苗让村民收入翻番
在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一所闲置学校里,占地20亩的育苗大棚格外显眼。这里是各种农植物以及奇异农产品试验基地,甚至还包括不少航天植育新品种。其中,大棚培育的指天椒苗最受农民的青睐,去年让供苗的600多户农民获得了全面的丰收。现在,这里已经收到了全市育苗订单2000多亩,新培育不久的指天椒苗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
村民冯焕新匆匆从家里赶到基地,向公司咨询育苗生产情况。他准备今年增加7亩地继续种植指天椒。不过,在场的牛江镇党委委员、市人大副主席岑新昶马上给冯焕新泼了一盆冷水。他告诉冯焕新,不要头脑一发热就盲目扩产,首先要解决人手问题。
的确,冯焕新的指天椒种植面积已经从以前的4亩扩展到现在的10多亩,尽管效益很好,但种植地负责打理的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岑新昶建议他,作为一个单一种植户,最好把种植面积稳定在10亩以内,如果想扩大规模必须请人帮忙。
冯焕新所热衷的指天椒正是出自这个育苗试验基地。种了6年多辣椒的他,最开始由于种苗不佳,技术落后,亩产只有1200公斤。去年,驻村扶贫组引进了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通过对农植物“克隆”培育的方式为村民提供种苗。令冯焕新没想到的是,一年下来,效益很快显现出来,亩产竟提高到4500斤。和他一样,尝到甜头后,全村都开始扩产,种植面积由以前的100多亩,一下子增加到400多亩。“种了一辈子地,还是科技最管用!”冯焕新感叹道。
在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马龙塘村的农业种植产业由单一变得多元化。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8万元,增加了55%,农业生产提高了复种指数,亩产增加收益5000元,农民人均收入7350元,提高了4.3%。“这已经接近江门市平均水平,对于一个重点贫困帮扶村来说,这十分难得。”岑新昶说。
科技兴农推广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对于马龙塘村来说,走上脱贫路的关键在于驻村的这家科技公司。公司于2009年成立,最初就已经在恩平市君堂镇中安村建起了温室大棚种植基地,效益良好,遂逐步推广扩大。该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负责人黄海燕毕业后便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从在家乡恩平开展试管香蕉苗开始,带领家乡走上科技创业致富之路。
在黄海燕眼里,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农植物效益日渐下降,因此不得不利用技术优势开辟新市场,并在奇特上做“文章”。目前,黄海燕引进种植的七彩番茄有7种颜色,10种形状,平均亩产最高可达10000公斤,是普通樱桃番茄产量的2到3倍,经济效益也是普通番茄的2倍多。
如今,公司开发的技术数不胜数,如“优质试管香蕉苗生产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并得到了积极推广。其中,“七彩番茄的研究与产业化种植技术”和“罗勒的种植与深加工”这两项技术先后获得恩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公司被评为“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去年12月,公司与中国航天集团签约合作,中国航天育种基地和中国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落户恩平蓝海公司。
技术如何才能转化成生产力和效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公司开始向周边农户推广种植七彩番茄、荷兰大青瓜、香草和指天椒等品种,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苗、种、销”一条龙服务。在推广种植中,公司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品种、温室大棚育苗、技术标准管理和包装销售。公司低价供应给广大农户种植,免费向贫困户赠送种苗,并且给予技术跟踪指导,无论产品数量多少,统一承诺按市场价包收购,由公司统一销往外地市场。农户得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种植的效益,实现公司和农户共赢。
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依靠科技引领恩平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大胆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同时重点打造农业绿色品牌,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