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桦甸市发布玉米、水稻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多雨,为实现秋季粮食增产、增收的目标,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求各乡镇农业站要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农民做好后期田间管理,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玉米

1.追肥

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脱肥非常严重,原因是播种前后施用的底肥与口肥到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失效引起,因此玉米高产需采用底肥和分次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速效性氮肥(尿素)应在大喇叭口期(6月末至7月初)追入氮肥总量的50%;在玉米叶丝期后7~10天(8月上旬)追入氮肥总量的20%,施肥深度应达到8~10厘米。采用分次追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满意的施肥效果,一般增产10%左右。

2.喷施化控剂防倒伏

玉米是一种高杆作物,一般株高都在2.5米以上,穗位通常都在1.0~1.6米左右,这样就形成了玉米地上部分的上半部重量一般大于下半部重量,头重脚轻,根基不稳;另外,玉米生长正值雨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耐密品种的种植,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就更增加了倒伏概率,玉米一旦倒伏,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则会造成绝收,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随着玉米化控产品的使用,倒伏情况可以通过喷施化控调节剂来进行预防。

3.防治玉米大斑病

由于桦甸市连续降雨,造成田间湿度较大,加之气温适宜,导致玉米大斑病发生,目前为轻发生,平均病株率7~9%,0.5级病斑占90%,1级病斑占10%。针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办法,有关专家给出建议:一是要打掉底部已感病叶片,将其清理出田间烧毁或挖坑掩埋,减少菌源;二是采用内吸型杀菌剂开展田间化学防治。推荐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至75公斤,隔7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至3次。

二、水稻

1.警惕爆发性稻瘟病的发生

目前水稻生长过于繁茂,封龙早,氮肥过多等原因,原本存在稻瘟病大发生的隐患,再加上持续的高温和间隔性的雨水更加重了爆发性发生稻瘟病的可能性。从历史的经验看,水稻封垄后连续3天以上,高于30度的温度前提下,如遇到间隔性的雾、雨天气就极易爆发性发生稻瘟病,目前我市的水稻生长情况和气候趋势基本具备爆发性发生稻瘟病条件。希望各农业站和农民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抗病性弱的品种,封垄早、氮肥多的地块更应勤检查,发现叶瘟及时防治。生产上发现发病中心病株率达3%以上或有急性型病斑出现,要立即组织防治。对种植吉粳88、稻花香二号等不抗稻瘟病品种,氮肥使用量大的地块,以及稻瘟病常发区要做好预防。防治药剂有稻洁、三环唑、春雷霉素、富士一号等,叶瘟喷药1~2次,间隔7~10天,各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治穗颈瘟在破口期(即破口5~10%)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

2.清除后期田间杂草促早熟

水稻已经进入孕穗期,对于外来的不利条件极易敏感,容易造成畸形穗或大幅减少每穗粒数。个别地块草害重时有些售药人员,对水稻安全为由鼓励农民打药除草是极不负责的行为。因为任何除草剂的安全性都是相对而言,并没有一种药只杀草,不影响水稻生长。因此,草多的地块只能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方法,不能打除草剂。

3.施肥

不管前期追肥的量多少,一般只能维持15天左右,遇到今年的持续高温后肥效期更短。7月中旬是水稻进入孕穗后期即减数分裂期,此时氮肥不足极易导致颖花退化,每穗粒数减少。所以,7月15日左右,不管什么稻田只要氮素不足,稻叶变黄时每亩(666.7平方米)追施5~7斤尿素来补充氮肥,防止颖花退化。此时追肥不仅不会影响后期的成熟,更有利于水稻的灌浆。

4.及时防治二化螟

二化螟危害盛期预计出现在7月中下旬,要及时掌握其发生消长动态,当卵孵化到高峰期时立即用药防治,常用药剂有见虫杀、杀螟松、辛硫磷等。防治时要连续喷二次药,喷药间隔5~7天。

(傲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