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祝三乡无籽西瓜“两头甜”
“祝三西瓜甜万家”,走进大同区祝三乡,随处可听到这样的话。
在祝三乡,“西瓜村”随处可见,瓜农开着小轿车窜门不是新鲜事。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年产两亿斤、年产值近亿元,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祝三人十几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
近日,记者走进祝三乡,探寻“祝三西瓜”红火背后的故事。
“西瓜经”一念十几年
平桥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规模性试种西瓜,是祝三乡最早探索西瓜种植的专业村之一。如今,该村900多户村民,绝大多数种西瓜,人均年收入1.8万元。
2000年,牡丹江市兰岗大户张维国,在平桥村白家炉屯率先种植800亩无籽西瓜,秋后一算账,一亩西瓜抵好几亩玉米。有钱赚自然令人“眼红”,于是,在张维国的示范带动下,平桥村无籽西瓜种植户一跃发展到22户,种植面积达560亩。
眼见平桥村靠种西瓜发了家,旁边的几个村也坐不住了,万龙泡、建全等村相继加入进来。各村做出这一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审慎的调研思考,找准了祝三乡的先天优势。“祝三西瓜个头大、口感好、水分足、皮薄肉厚。”平桥村党支部书记吕鹏冲介绍,祝三光热资源充沛,岗地中的耕地均为黑土地,对于忌湿怕涝的西瓜,这是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从此,祝三乡干部们常念“西瓜经”,几任党委政府班子一抓到底,逢会必谈西瓜,下乡必问西瓜,为文必写西瓜。吕鹏冲原是一个普通农民,正因为他带头试种无籽西瓜,学技术、跑销售,带领村民寻门路致了富,乡里才任命他为村支书。
如今,祝三乡被称为“无籽西瓜之乡”,西瓜种植面积近4万亩,去年产量近两亿斤。每到开园季,50多名本地经纪人、300多名外地瓜商,将“祝三西瓜”销往北上广等10多个省市,年产值近亿元。
从“四处推销”到“坐等上门”
前些年,每到西瓜销售旺季,祝三乡干部和西瓜种植大户就带着名片,到处跑市场。
祝三乡西瓜产业带动了乡镇、村屯发展,每到交易季节,附近其他乡镇的农民也把瓜运到祝三乡来卖。
由于没有交易市场,大宗的交易一直无法进行。所以这样的场景很常见:瓜农们戴着草帽,搭条毛巾,挎个茶缸,揣盒“金嗓子”,从早到晚地四处吆喝。
今年,这一情况将得到根本性改变。记者了解到,位于卧龙湖畔的一个占地几千平方米的西瓜交易大市场正在火热建设中,八月初可投入使用。
现在,“祝三西瓜”不用四处推销了,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道路交通顺畅,在西瓜上市交易期间,平均每天有100余辆大货车、几百台拖拉机汇聚于此。
“我在西瓜成熟前两周就来预定了,就是为了能多拉一些,也能多赚点。祝三乡的无籽西瓜是出了名的甜,发到哪里都抢着要!”来自上海的客商张伟强感慨地说
近年来,祝三乡转变传统种植观念,通过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依托,走科技富裕之路,大力发展无公害无籽西瓜。并出台了优先贷款、免费打井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种植无籽西瓜,这几年近千户农民靠种植无籽西瓜走上了致富路。
品牌叫响卖方市场
以前,祝三乡大街上的收瓜交易点一片火热,可很多瓜农卖瓜后,收到的是一张张收据和白条。有瓜农不解,问经纪人,大部分的回答是:现在收瓜忙得很,没有空一个个结算,等卖瓜季节结束后,统一再结。
瓜农们说,以前是买方市场,瓜商都是这样办的。
磅秤设在地头,卡车停在路边,过秤的、装车的、收钱的,人人喜笑颜开。这是日前记者在祝三乡万龙泡村看到的无籽西瓜热销的火爆场面。
“咱这瓜不怕挑,个个儿5公斤以上,不甜不要钱!”瓜农们炫耀起自己的西瓜来,脸上写满了自豪。
咋变成了卖方市场?
“我们把西瓜种植作为一项立乡产业来经营,在种植方式和销售方式上进行了创新。”祝三乡党委书记刘迎春给出了答案。乡里为无籽西瓜申请了绿色无公害标识,注册了“黑仔”牌商标。依靠响当当的“身份”,祝三乡无籽西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以个大汁甜、耐储运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每年到无籽西瓜成熟季节,很多客商就会到农户的地头去“抢”西瓜。
不仅如此,“祝三西瓜”已经开始尝试以农超对接的方式扩大销售区域,提升标准,树立品牌。
“‘祝三西瓜’将不再以量取胜。”刘迎春说,落实统一优质种苗、统一生产规程、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销售的产供销管理制度,是这个乡西瓜产业的发展方向,祝三西瓜会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