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的三不到位

玉米育种的三不到位

都想把玉米育种搞好,但总是和想的有出入,不是差这就是差那,有点总是接近但就是没有成功的感觉,在探索的道路上,感觉有时都是一样的,有些高手有时也迷茫,就是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前进,按理说我们的理论相比以前丰富和充分了很多,循环育种,分二群,高密度、抗逆性等等,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到位:

1.测的不到位。

我们接受了分群的观点,也知道选用测验种,在很早以前刚开始从事玉米育种的时候,那时的测验种是5个群的代表,针对当地的骨干系记得有吉853, M017,7922,340,丹988,当然了这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现在很多人采用的测验种估计最多的就是先玉335的亲本与郑单958的亲本,这个可能是实用主义,有些观点主张478与黄早四更好些,记得张老师有一篇博客专门写这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观点都有理由,也可能都正确,但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测的不够,就有些单薄,一次与育种专家交流,他提出这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不是一、二个测验种,给我的感觉应当是一、二套,凡是进入视线具有一定优势的品种亲本,就是成套地测,分群是一方面,测出更有优势的配合力方向也更有实际意义。在科研中存在很多的做法就是看一个材料好,然后就用这个材料与认为有可能配出品种的那个材料相配,期待着出品种,这种方法可能是实用快速,不过个人认为不全面也不平衡,如果一个创制的材料表现好,一定要与认为可能与之有配合力的那个品种的双亲全测,这样才能最终看得更清楚。所以初步拟定的测验种系统为先玉335亲本,696父本、508父本、32D22亲本、688亲本;郑单958亲本、浚单20亲本;良玉66、88、99亲本;利民33亲本、鑫鑫1号亲本;龙丹13亲本、吉单519亲本;DK516、517亲本;绿单2号亲本;德美亚1、2、3亲本;KWS9384、KWS3376亲本;丹598等,以这一套测试基本上能看出大致方向,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起步是正确的,一句话就是选用当前主流品种的亲本,越多越好。

2.好的材料选择不到位

我们可能测的很准,改良的方向也很正确,后代的群体也可能很大,但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你真的种到1万株以上,太多的材料在眼前,有会有一种看花眼的感觉,不知道要选哪一株,估计能轻松地把最好的那株选中,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听人家高手说过,一片地人家就说那一个行,结果测试后真的就是那一个表现最好,这样的人我们都羡慕,不过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啊?我们该怎么办?也听说过后代材料选中的比例,不过我个人观点,在你条件允许下相对多地入选,水平低的情况下,撒最大的网保证能捕到你的希望可能,1万株后代群体的分离量能入选500株,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么大的入选量如果也不能保证最好的那株进入的话,那只能说是绝对彻底的失败了。所以说如果水平不济,那就要上量,以最大的入选率提保证最好的材料入选。

当然这个环节不能种1万株就把1万株全部用于测配合力,那就涉及到人的主观因素来筛选,,这里面就会把育种经验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用田间材料的表现与你大脑中好材料的数据库相互验证,最终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但国外可能利用基因标记,那这件事就很容易了。

3.鉴定不到位

按照常规的做法,通过测交获得的杂交种,以前的老方法就是在自已的实验田种一下,表现好的就成为入选的充分理由,在这个点不好的组合就淘汰,这个足可以看出,以一个点的数据来代表我们想获得的真理,太不科学,所以说我们的科研系统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残缺不全,至于要启动多少个鉴定点,那取决你的资金与做事的决心,我个人觉得最少得3个点,不能再少了,多则没有上限。多点鉴定结果可以作为你认为是好材料的理由,也可以成为你精减不良材料的依据,这个过程是一个减负的过程,也是突出好材料的过程,入选的众多材料,只有经过这个环节淘汰才能让人感到有望和轻松。

有交流才有进步,请专家多指点。

全文发表在搜狐博客:长胡子的植物http://jly710313.blog.sohu.com/

全文首先发于Thinkseed种业交流群中,群号145661404,欢迎更多的朋友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