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中国行:让科研成果触手可得
——访PLOS ONE首席资深编辑Eric Martens
“PLOS ONE(《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的中国投稿作者通过率约在50%以下。”
全球最大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首席资深编辑Eric Marten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PLOS ONE是一本在线出版并免费开放的同行评鉴国际期刊,是PLOS期刊中最年轻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期刊。据Martens介绍,2013年该刊共发表约31500篇文章。另据今年3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投稿者占该刊月投稿量的34%,位居首位。
长久以来,中国科学界一直流传着“PLOS ONE来者不拒”的发稿神话。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专访了PLOS ONE首席资深编辑Eric Martens。
记者:PLOS ONE的办刊理念是什么?“PLOS ONE来者不拒”的传言是否属实?
Martens:PLOS ONE的办刊理念是所有好的科学研究都应得到发表。因此,我们接受所有科学过硬、符合伦理、书写规范的研究论文。尽管我们并不用对该领域的潜在影响力去“卡”某项研究,但我们通过保持科研伦理、科学书写、数据可用的最高国际标准来保证出版物质量。
我们的评议非常全面,很多论文因为不符合标准而未通过。尽管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会接受大多数投稿,但中国投稿者的接收率实际低于50%。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因为据我所知,中国科学界感觉PLOS ONE会“来者不拒”,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发过来的论文并没有具备发表的条件,而且存在一些科学和语言问题等等。
记者:您认为,中国投稿者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Martens:在中国投稿者中最常见的是语言问题。大约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稿件需要打回去进行再编辑。但语言并不是论文被拒的主要原因,因为语言是可以通过专业的语言编校服务修改达标的。
论文被拒的原因首先来源于科学设计的不合理,如研究设计、实验设计、方法设计分析或结论不合理。
其次是因为没有充分描述与以往文献的关系或存在科学性上的问题。PLOS ONE要求论文为各领域做出贡献,但有些科学家却是在重复他人的研究。重要的是,描述自己的工作是如何建立于以往文献之上,并描述自己如何做出进一步贡献是作者的责任。可能对有些专家来说这是自证,但编辑和评审却需要作者阐释清楚。
还有,不少文章并不符合国际标准的研究伦理,比方说人体试验是否经过批准或同意,动物试验方式是否符合标准。
记者:PLOS ONE对论文发表的标准是技术上的正确性,而非很多期刊所尊崇的论文的重要性或广泛兴趣,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么?
Martens:这是PLOS ONE办刊理念的重要元素。PLOS的创始人和董事会认为,精挑细选的期刊在选择文章时,只注重广泛的影响或成果的重要性,意味着他们会拒绝很多不错的科学成果。这就导致被拒绝的科学成果无法被科学界所了解。而且被拒后,作者就必须要重新修改论文格式、额外做实验、给其他期刊投稿,可能会花费很多年。
我们关注技术正确性、科学合理性。因为如果这篇文章会对其他科学家有用,即便只是小众,我们也应让它为世人所知。如若不然,就会延误科学的发展。在同行评议中花费一年,就可能有其他科学家重复同样的实验。浪费了资源,却仅得到编辑一句话:这篇文章对他们的期刊来说不够重要。
我们期刊的创始人和大多数科学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知道自己做了一项不错的研究,但是却被期刊拒绝。不是因为科学不好,而是因为一些其他主观的因素,这对很多科学家来说都是极具挫败感的。
记者:PLOS ONE为超前或有争议的论文提供了一扇机会之门,但也成为投机分子的温床,贵刊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的?
Martens:我觉得的确存在投机分子在钻我们期刊标准的空子,又或是大家有这样的感觉:“PLOS ONE来者不拒”。但我们有非常强大的保障来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当然,如果他们论文质量不过关的话是不会通过的。
这也是我们考虑的。作为把关人,我们确保只有过硬的研究才能发表。我们每个月能收到5000多篇投稿,但我们的学术编辑也随之扩展到了5000多名,每个编辑平均每个月审查一篇文章。只要期刊和学术编辑的工作过硬,我们发表的文章就会有质量、有价值,就不会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
记者:据我所知,PLOS ONE的最新影响因子为3.47,这与高端期刊两位数的影响因子相比存在很大差距。PLOS ONE未来会不会在这方面加一把劲?
Martens:我们期刊的影响因子比平均水平已经高了很多,鉴于我们的发表标准是发表所有合格的科学成果,因此我们不会期望这样标准的期刊有高达几十的影响因子。因为我们不会基于某篇文章的影响因子而排斥这篇文章,我们也很愿意发表面向小众的文章。
然而我们也绝不会努力去追求影响因子,我们的办刊宗旨决定了我们的出版物标准是发表所有合格、符合伦理的研究。其他更加精选的期刊可能会更加精挑细选,以提升影响因子。这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绝不会改变我们的办刊标准。
另一点,影响因子并不是PLOS信奉的评价标准。这种测量标准存在很多问题,它并不能代表各篇文章自身的影响。如果某个图书馆想要决定整本期刊是否有用,了解整本期刊的平均水平,我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使用影响因子。
PLOS率先开始推行“单篇文章评价指标(article-level metrics)”,即不看一个期刊的平均引用,而是看这篇文章本身的引用率,或者是这篇文章的阅读和下载量。这是真正评价一篇文章自身的影响力的方法,也是我们推动的发展方向。
很多科学家越来越意识到影响因子这一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这是受到由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起、科学编辑和出版商共同参与的《研究评价宣言》(DORA ,http://am.ascb.org/dora)的影响。该宣言建议在雇佣、晋升、终身教职等方面均不要采用影响因子为标准。
记者:有人认为,PLOS ONE收取的1350美元版面费对于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来说有些高。您对此怎么看?
Martens:PLOS不仅是出版商,也是一个以使命为基础成立并运营的倡导组织,旨在通过在研究交流领域的革新推动科学与医学进步,任何利润均用于再次投资以推动该使命。我们是一个非会员、非订阅、非营利、100%开放获取的组织,我们为了实现该使命,努力保持财务稳定和长远的财务健康。
我们的确有收费层级结构。
我们了解到有些国家的科学投入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通过公式对比该国的研究经费和经济总量之间的比例。如果比例低于特定标准,那么该文章的费用就减少到500美元;如果比例低于第二级特定标准,费用全免。这是向研究经费有限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公平的收费结构,但美国、中国基于该公式都高于标准,因此费用都是1350美元。
我们的商业模型是只有在文章接受后才会获得资金,这就意味着被拒的论文也要花费员工的时间与精力,这是无偿的。我们需要用被接收文章的资金来支持被拒的文章,这也是成本之一。同时我们还有内部审核的员工费用、同行评议管理、生产过程、调整文章格式、网上发布、维护网站等很多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