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员谈大豆暗补变明补:保证农民积极性
发表日期:2014-07-31 12:01AM 阅览次数:
CCTV2《央视财经评论》:大豆变“明补” 菜价怎么变?
从今年起,国家将以目标价格补贴的方式取代已实施几年的大豆临时收储制度。那么,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与临时收储政策有何不同?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先行先试,如何保障农民收益?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着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先行先试,新政策带来哪些新变化?姜你军卷土重来,农产品如何真正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近期,目标价格的补贴得以试点推出,政府不再是买家,也不再托市干预价格,补贴将直接针对生产环节。试点阶段,目标价格采取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方法确定,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对试点地区生产者予以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今年国家公布的大豆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 王小语(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农户的大豆他并没有卖给加工企业,他是卖到家庭储户去的,通过目标价格补充,实现豆农收益之后,那么通过这个市场的手推动这个产业,那么有机衔接起来的话,那么对未来我们产业的发展会有一个良性的作用。 政策调整,上下游商户必有滋味在心头。国家发改委表示,目标价格试点阶段,每年确定一次,在作物播种前公布。向农民和市场发出明确信号,引导农民合理种植,试点地区同一品种目标价格水平是一致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统一的大豆目标价格。 万劲松(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农水处处长):就说补偿农民的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还保障农民有一个基本收益。但是基本收益它可能是有一个弹性的,每年如果市场好的时候,基本收益保障程度可能高一点儿,市场往下跌的时候,基本收益就会少一点儿。 与此前不同的是,目标价格补贴对象是试点地区种植者,总的原则是多种多补,不种不补,目标价格补贴要和市场价格挂钩,只有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才发补贴,低得越多补贴越多。 李国祥:目标价格对价格形成机制影响最大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过去我们的临时收储主要就是补收储企业,那么政府花了很多钱,然后通过这个价格,农民得到好处。那么现在这种补贴,就说中间环节,就是收储企业不再补了。直接国家规定了一个目标价格,大豆是4800每吨,如果农民卖,好比是4000块钱每吨的话,那么这800块钱直接就补给农民了,收储企业不再得到补贴了。 其实这次目标价格,它的影响最大就是价格形成机制了。过去政府的临时收储价格,那么市场的价格是由政府决定,那么目标价格这个制度推行以后,整个市场的价格,就说农民卖的大豆的价格,加工收储企业收购的价格,以及大豆的加工企业,他卖的豆粕、大豆油,都是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决定的,政府就不再干预了。但是如果农民卖的价格,如果比政府规定的最低收、目标价格低的话,政府再额外的给农民补充。那么目标价格的这个水平,那么国家都是经过严格测算的,保证了农民至少在种大豆的时候,成本能收回来,毕竟还有一个保障性的收益。 刘戈:目标价格体制让价格理顺了 同时农民的收入预期也清晰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在6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它总体上来讲,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目标价格体制,让目标价格形成过程更加清晰,然后让整个市场上的价格不要失真。总体来说,它是一个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因为过去所谓的暗补,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农民种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价格是多少,到时候他只是知道如果我种得多了,到最后国家总有一个托底的价格,但是这个托底的价格有时会导致什么?因为价格有时摊多了以后,导致粮库存得太多,销不出去。因为就企业来说,比如说在下游的生产企业、榨油的企业,他觉得这个价格太高,最后我还不如不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和最后的下游的生产商来说,他对于在整个过程当中,他的盈利状况,或者未来在这里面的收益,他是不确定的。 现在我们变成明补,相对而言,就是说国家价格最后定到了4块8一公斤。那么如果我的价格卖到了5块8,那我多赚,如果最后我卖不到那些,国家直接把钱给我,这样就要清晰得多,在这里面也体现出来国家对于这个品种的一个引导,通过这样一个政策,给大家一个清晰的信号。也就是说,你现在种的大豆,到秋天的时候能以大概多少钱卖出去,即使市场给不了你这个价格,那么我补给你这个价格,让价格理顺了,同时对于农民来说,他的收入预期也清晰了。 李国祥:我们的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后 全球大豆价格有望进一步下跌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能够实现的,过去我们临时收储政策,叫政府规定一个价格,那么大豆收储企业收完大豆以后,他必须要顺价销售,所谓顺价销售就是他销售出去的大豆,必须比收购的价格要贵。 今年的目标价格是直接政府把补贴给农民,中间环节他就不再干预了。这样如果每一个的大豆企业收储的大豆,在加工成本基础上,他也不一定就是说要有顺价销售,他根据市场的行情随时来调节自己的价格。那么从现在的整个大豆制品的供求关系来看,应该来说价格还是有往下降的。现在整个大豆的库存水平是历史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每年大豆的库存水平超过一亿吨,那么像这样的一个高储备、高库存,势必在中国,我们的临时收储政策退出之后,整个的世界大豆价格还有望于进一步下跌。 刘戈:我们把暗补变成明补以后 能保证农民的积极性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最后的关键是一个怎么补的问题,现在如果我们把暗补变成明补了以后,那么如果把这个钱让农民拿到了,保证他的积极性,同时整体的大豆价格又跟国际市场接轨,那么总体上来说,对于市民来说,我们吃到的油也好,豆腐也好,那么相对而言,这个价格要比现在可能会有一些下降。 再有,一些小宗的农产品,什么姜、绿豆、大葱等等的市场波动的特别厉害,这个波动太厉害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比如低收入者的感受。如果要是我们试图让所有农产品的波动都变得最小,通过补贴的方式,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可能也做不到,也没有必要。从世界各国来看,基本上补贴都补贴在大宗农产品上面。在这个补贴过程当中,一方面是要保证这些大宗农产品的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另外一方面也让它的整个市场波动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总体来说,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说,现在补贴的范围越来越小,那么更多的让市场来发生作用。至于这些农产品产生价格波动,影响到一部分低收入者的生活,那么通过对于低收入者的补贴来解决,而不是说通过干涉农产品的价格,通过补贴来抚平它的周期,这样的做法应该越来越多的慢慢退出市场。 李国祥:生姜等小品种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 政府没必要直接干预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其实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波动是一个自然的属性,所有的农产品都会有波动。对于面对这样的波动,我们政府要想把所有的波动都熨平是很难的。我们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农产品,那么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粮油棉糖,那么政府就要进行干预了。 对于生姜这些小品种,第一个它会波动,政府想管也很难管得住,管得好。第二个就是它的波动,对消费者整个的影响应该说是比较小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这种消费替代,或者减少消费的方式来减少这一种支出,让市场更好得发挥作用,调解这种供求平衡。所以对于这种小的农产品,那么很可能将来通过期货市场,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进行市场调节,没必要政府直接来干预。 刘戈:大豆等农产品给予补贴 生姜绿豆就完全由市场说了算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政府为什么只补贴粮棉油糖这样的一些产品,就是因为这些产品是国计民生的战略产品。这样的一些产品,我是要引导农民,就是说你种粮食也好,种大豆也好,这个赚不了大钱。但是你种这个东西不大容易亏钱,为什么?因为不管国家的哪种补贴方式,总得来说,要给你保一个底。 当一个农民在春天坐在他田头的时候,想到底我是种玉米,或者是种大豆,还是种生姜?那么这时候他有一个理性的判断,说国家保证我种这个东西,相对而言我可能会挣多少钱,或者说我至少保证不陪钱,那么这样一个导向是通过对于农产品的补贴来实现的,至于生姜、绿豆这些东西,那就完全由市场说了算。 李国祥:粮油棉糖更有基础性 它的波动会产生一系列的波动效应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粮油棉糖更有基础性,那么它的市场波动,特别是价格波动,那么它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波动效应。比如说这个粮食不仅人吃,猪也吃,这样对成本有影响,对人的工作有影响。猪也吃,那作为饲料粮,那么它会影响猪肉的价格,所以它的影响就会非常大。那么生姜作为佐料,消费量很少,同时它的影响就到此为止了,所以根据它的这个影响程度,实际上每个国家对小品种基本上是不干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