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二季作”栽培技术
马铃薯“二季作”栽培,也称秋播马铃薯,它不仅是主要秋粮遭受伏旱威胁产量损失的补救方法,也是保持马铃薯种性的提纯复壮措施之一。其生长过程是从高温到低温,常遇秋涝和干旱的威胁,日照日益缩短,播早了烂种缺苗严重,且易老苗。晚了又易受霜冻危害,不能成熟。因此,秋马铃薯生产要“选好种,保全苗,促早发,防灾害”才能做到高产优质。重点抓好7项关键技术:
1、良种的选用。选择具有早熟、休眠期短、较耐高温干旱、结薯集中的马铃薯品种,如早大白、紫花白等作秋播用种。种薯选择上,要求具有所选马铃薯品种的特性,规格适中,均匀一致,表皮光鲜,无病斑、畸形和虫孔。
2、种薯催芽处理。秋马铃薯一定要带芽播种,有芽才有苗,以30克左右的小种薯整薯播种为好,大种薯要先纵切,确保每个切块有1-2个健壮芽,每块重30克以上。秋播时由于刚挖的种薯,有较长休眠期,要用“920”浸种才能打破休眠,浓度为1ppm(1克“920”兑水200公斤清水),浸种10-15分钟,取出于通风阴凉无阳光透射的地方晾干,即可在沙床或土床上分层催芽,切记上床前后喷水。薯块切面朝下紧密排列,块间错开一缝,不使切块相碰触。每排完一层用一指厚湿润沙土覆盖,可放3-5层,最上层覆盖沙土7-10厘米,以利保水。经7-10天即可发芽,芽长1.5-2厘米时,取出炼苗1-2天,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提高密度。海拔500米—900米8月中下旬以前、海拔500米以下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海拔900米以上地区不适宜种植,以保证出苗至初霜有60天以上的生长期。播种宜于早晨和下午进行,阴天可全天播种。若遇高温烈日,播穴应深些,并随播随覆土。八月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所以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亩用种150-180公斤,宽行窄株有利培土,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茎芽朝下,盖土厚度为5厘米左右。待苗高15厘米左右进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优质高产。
4、施足底肥,田间管理。底肥用复合肥40-50公斤和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为宜,特别是清粪水不可缺少,清粪水15担-20担。出苗后及时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幼苗出土后,中耕除草,大雨后及时浅耕疏松表土。秋马铃薯应采取浅培、多培的办法,第一次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培土在开花期进行;第三次培土在10月下旬进行,此次培土应厚些,以保护块茎,防止霜冻。现蕾至盛花期使用0.5%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喷施2-3次。
5、防治病虫害。秋洋芋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和青枯病,主要虫害为地下害虫和28星瓢虫。晚疫病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福帅得悬浮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青枯病采用精选健康无病种薯、实行轮作换茬、及时拔除病株进行防控;地下害虫采取播种时用50%辛硫磷0.2公斤/亩拌毒土顺沟撒施进行防治;防治28星瓢虫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喷雾倍液防治。
6、防涝、防低温冻害。9月份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雨后要及时清沟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确保顺利出苗。10月是块茎膨大期,低温使块茎生长受阻,合理安排品种和种植时间,通过调整播期,避开霜冻危害。生长期间出现霜冻天气,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拱棚覆膜,施用抗冻剂、复合生物菌肥或者往叶面撒施干性粉状物(石膏粉、双飞粉、草木灰等)可以减轻霜冻危害。
7、适当推迟收获。在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的前提下,为有利于延长秋洋芋块茎膨大期,提高产量,可待地上部茎叶枯死时再收获;但要防止因过迟收获而冻伤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