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当前水稻和玉米受洪涝灾害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5月上旬以来,我省多地出现暴雨天气,其中7月13日20时至16日20时,我省累计雨量有20个乡镇超过400毫米,14县198乡镇在200~400毫米之间,23县424乡镇在100~200毫米之间,城区最大雨量为印江的372.1毫米,乡镇最大雨量为松桃县寨英镇的547毫米。全省多地长期多雨寡照、受洪涝灾害,给水稻和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我省部分地区仍将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天气。为尽量减少灾害损失,特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以帮助各地抗灾救灾。

一、水稻

(一)尽快排涝

对受淹田块,要尽快排除田间积水,要抢时间、争速度,及时清理沟渠、排水,减轻渍涝危害。

(二)根据受灾程度确定相应技术措施

1、未受水淹稻田

根据秧苗生长时期和长势,加强中后期管理,适时晒田、追好穗肥、增施磷钾肥,管好水,防好病,力争足穗、大穗,减轻灾害危害,夺取高产。

2、淹水时间较短稻田

(1)排水、洗苗、扶苗

当水退后应立即洗苗、扶苗,冲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机能。要注意雨后会遇到高温晴热天气,因此不能一次性排尽田水,保持薄水层,防止高强度的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

(2)及时适施肥料

水稻受淹后要及时施肥,促进水稻灾后恢复生长,肥料种类以速效氮肥为主,并配合施用磷钾肥,一般亩施5公斤左右尿素和5公斤左右氯化钾,叶面喷施浓度为1%的磷酸二氢钾。要区别苗情,分类补救。淹没时间短、稻苗受害轻的田块,施肥量可少一些,受淹时间长、稻苗损伤重的田块,要适当多施一点。在追施恢复肥的同时,采取“上喷下追”相结合,喷施高效叶面肥,促进水稻恢复生长。

(3)及时病虫害防治

受淹水稻退水后,要普喷一次农用土霉素和井岗霉素防治基腐病和水稻纹枯病,根据病虫发生动态防治稻瘟病、稻飞虱、螟虫和稻纵卷叶螟。

(4)搞好中后期田间管理

根据秧苗生长时期和长势,搞好中后期管理,适时晒田、追好穗肥、管好水,防好病。

3、淹水时间过久,水毁绝收的稻田

淹水时间超过60小时以上的稻田,及时改种杂粮,主要改种的种类有马铃薯、甘薯、荞子等旱粮或蔬菜等作物,并全面推广综合增产技术,提高杂粮栽培管理水平,减轻灾害损失。

二、玉米

(一)当前受涝玉米的主要技术应对措施

目前我省春种玉米已处于抽穗-灌浆阶段,夏种玉米大部分处于抽雄阶段,少部分处于拔节阶段。在近日大暴雨的影响下,受涝严重,甚至引起倒伏。受涝玉米,由于根系呼吸和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抑及土壤养分的淋失,吸收养分减少。氮素的流失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减弱。长期积水通气不良还造成土壤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占优势,产生甲烷、氨、硫化氢、氧化亚铁、低价锰等有毒还原性物质,受涝玉米根系发黑就是中毒的症状。涝害还往往伴随光照不足。温度偏低、日较差小、杂草丛生和病害蔓延等也会影响产量。为减轻玉米受灾程度,重点抓好以下保收措施:

1、扶正植株。雨后,对洪水影响引起倒伏的玉米,及时扶起,对倒伏玉米,要及时扶苗、起土培蔸,应尽量不损伤新生出的气生根,并注意清除叶面泥沙,以恢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并起垄壅脚。

2、开沟排水。对未倒伏的田块,受淹玉米田应及时开沟清淤,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适时培土壅蔸,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同时进行田间清洁工作,做好施肥补救。灾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增施速效肥料,以氮肥为主,适量施用磷肥、钾肥,促进苗情转化。

3、增施氮肥。对排干渍水的田块,选择晴天增施氮肥,促玉米恢复正常生长。对阴雨寡照日数多,增施氮肥可提高绿度,促进光合作用,可以减轻受涝后的氮饥饿。亩施氮肥或复混肥10—15k/亩,适量补施磷、钾素和微肥。促进玉米恢复生长,降低产量损失。

4、是加强病虫害防控。灾后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大灾后病虫害防控,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重点抓好大小斑病、纹枯病、粘虫、玉米螟和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并对杂草丛生的田块及时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

(二)绝收田块的主要技术应对措施

对绝收的作物,及时根据当地生产、生态和市场条件改种秋马铃薯、秋玉米、秋大豆、红薯、荞麦、小杂豆和蔬菜等作物,增收一季晚秋作物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