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粮食持续增产11年 但产消缺口逐渐扩大

导语·中国大田网云南省粮食实现11年持续增产,粮食播种面积排全国第11位,粮食产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14位,但全省粮食产能不高、靠天吃饭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近几年,云南省粮食产消自给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产消缺口加大,粮食产消缺口逐渐扩大。

云南省粮食局局长马红跃在会上报告了全省粮食安全情况。云南省粮食实现11年持续增产,粮食播种面积排全国第11位,粮食产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14位,但全省粮食产能不高、靠天吃饭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粮食产消缺口逐渐扩大。

目前,云南省粮食流通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与2002年改革前相比,目前全省地方粮食储备增加了76%,省级储备占地方储备总量的33.33%。

今年5月20日,省政府第38次常务会决定,今年起至201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的粮食仓库维修改造经费,而今年就安排维修改造启动经费5000万元。

云南省已建成日处理稻谷15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1家,截至2013年末,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共有356户,其中国有企业73户。

受制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因素,云南省粮食产能不高、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综合各种原因,全省粮食产消缺口逐渐扩大。2013年,全省粮食总供给2316.54万吨(其中总产量1824万吨,省外购进457.34万吨,进口35.2万吨),而总需求则达到2525.37万吨(其中总消费2269.55万吨,铁路销往省外190.67万吨),供需仍然相差208.83万吨。

近几年,云南省粮食产消自给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产消缺口加大,除了以薯类为主的其他粮食作物能够满足消费以外,其余品种均需从省外大量调入。

以稻谷为主的口粮结构性缺口尤其大,2013年云南省稻谷产量667.9万吨,扣除饲料加工转化和籽种用粮、损失损耗等因素近100万吨,可用于口粮消费的稻谷只有567.9万吨,折成大米约397.5万吨,人均仅为84.82公斤,大大低于全国130.73公斤的平均水平。

困难·目标

问题一

云南省粮食流通体系不健全

全省日加工能力200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1.3%,粮食加工转化率仅为25%,目前云南省地方储备粮以储存原粮为主,如遇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应急加工能力非常脆弱,难以保障应急需要。

问题二

供应网点数量不足

目前仅有2011年省政府设立的粮油平价销售点542个,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而四川已建立了4000个应急供应网点。

问题三

流通基础不牢

全省现有粮食仓容431万吨,达标的仅为83万吨。流通产业不强,“小、散、弱”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之云南省绝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和手段,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

问题四

边贸粮冲击大

近年来,由于边贸粮价远远低于境内粮食价格,越南、缅甸的廉价低端籼米通过边贸大量涌入,影响云南省种粮农民利益,而且造成云南省地方储备轮换出来的稻谷无销售市场,粮食企业轮换困难亏损严重。

目标:2017年转化率达50%

争取用4年时间(2014-2017年),实现全省粮食流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粮食加工转化率达50%,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30%;实现国有粮食企业省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维修改造粮库225万吨,国有粮食仓库达标仓容达到60%以上,适时启动123万新建粮仓建设;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建设50万户;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达到200万吨储备量,油脂储备达到3.5万吨。

到2017年,云南省在原有542个平价粮油销售点的基础上,再增加1500个应急供应网点(粮油平价销售点和放心粮店),争取达到2100个左右。

在全省建设1个省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16个州市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100个县级粮油质检室,300个国家粮食储备库和粮油加工企业检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