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之父
发表日期:2014-07-26 01:59AM 阅览次数:
李登海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在李登海的带领下,他的科研团队连续进行玉米高产栽培科研攻关,7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亩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05年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提高到1400公斤/亩,是全国当年玉米平均产量的4倍。他主持承担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玉米良种选育及其推广"、"山东省220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等13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奖项;主持选育的107自交系及掖单2号杂交种、478自交系及掖单13号和超级玉米自交系及系列杂交种,成为我国紧凑型玉米、紧凑大穗型玉米、超级玉米三个发展阶段三大创新历程的坐标。目前,李登海育出的超级玉米新品种具有1100公斤/亩以上的高产能力,具有超过目前对照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的增产能力,具有在玉米生长后期抗拒8-9级以上风力的抗倒伏能力。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李登海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就是要选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玉米新品种,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收1000亿公斤粮食。
把帮助农民朋友增收致富挂在心上,不遗余力推广优良玉米新品种
面对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李登海勇敢地承担起了科学家和科技实业家这两副重担。为此他创立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吸纳8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每年直接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还在登海种业建成省级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基地,采取室内教学、现场观摩教学、远程教育教学等多种方式,向种植户讲授玉米种植技术,每年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达2万多人次。抽调300多名专业人员,在全国各地设立800多个示范点,实行讲座、栽培、管理、观摩和种子征订等全程示范服务。
为让更多的农民用上好种子,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将具有高配合力的30多个紧凑型玉米骨干自交系,无偿提供给全国的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育种单位使用,推动了全国紧凑型玉米育种科研工作的发展。目前,"掖单"、"登海"玉米已在28个省(市、区)累计推广11亿多亩,直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
不改勤劳质朴的农民本色,节约每一分钱投入到发展玉米事业上
如今,李登海已由一名普通农民发展成国内知名农业专家、上市公司老板,但他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农民本色。他对自己的生活支出要求得近乎苛刻,从不随便多花一分钱。在海南育种基地,他连续度过了30多个春节,克服孤寂、高温、蚊叮虫咬、瘴病的煎熬,潜心育种,矢志不移。长期超负荷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引发脑血管梗塞,经过紧急抢救住院70多天才脱离危险,但病愈后依然如故,现在坐飞机,买的还是经济舱的最低打折票。
但在发展玉米事业上,他却舍得花大本钱。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毛主席说节约每一个铜板,为了革命和战争事业。而我节约每一分钱,为的是科研创新,为的是开创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的是为国家、为农民多出快出好品种,为的是为国为民多作贡献。"从1978年公社奖励的8块钱开始,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500万元,他全部存入专款账户,设立奖励基金,专门用来奖励对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贡献的人。在创建了民营科研单位以后,他先后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亿多元,其中95%以上是自筹资金。每年,他都无偿将试验示范种子发送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将自己的"478"等自交系品种提供给其他育种专家。
当群众迫切需要玉米种子时,他从不计算本钱。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获悉灾区水稻田需要改种玉米时,李登海捐赠了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良种17.7万公斤,折合人民币180多万元。同时,他在第一时间召开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会议,动员职工捐款捐物,累计为灾区捐款130多万元。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