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粮总产量667.76亿斤 实现“十二连增”

7月14日,中原大地再传捷报: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667.76亿斤,比去年增产20.72亿斤,在高基点上实现“十二连增”,粮食生产大省地位牢固。

谈起今年河南省夏粮连续十二年增产的秘籍,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黄伟总结说,今年,我省面对播期严重干旱、冬季气温偏高、春季病虫害暴发态势明显等不利因素,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科学施策,奋起抗灾,全省8110万亩小麦生产获得全面丰收。

领导重视敢担当粮食安,天下安;粮食稳,人心定。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下到地里察看小麦长势,语重心长地指出: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夏粮再次丰产、高产、增产,是给中央殷切期待的优良答卷,也为中国粮食安全增添了更有分量的砝码。

“十二连增”难能可贵,粮食生产这根弦河南时刻不能放松。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粮食事关国计民生。抓好粮食生产,既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重大政治责任,又是解决我省一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大事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粮食生产决不可放松。

今年,省政府与省辖市、省直管县政府首次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纳入省委目标考核,严格督察指导,推动粮食生产重大举措有效实施。

去年以来,我省在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的各项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河南省201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和农用航空器购置累加补贴方案》等文件,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中,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道路,通过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使河南续写了一个又一个“天下粮仓”的传奇。

“河南夏粮生产能够取得‘十二连增’的好成绩,与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密不可分。”黄伟说。

到基层采访,记者听到这样的说法:“穷财政,富农业。”对此,滑县财政局局长王琪民解释说:“我们可以抠办公经费、可以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但是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从来不抠。”

近几年,在中央普惠“三农”政策指引下,河南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三农”发展,确保了法定支出顺利完成,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2010年至2013年,全省“三农”支出总规模达7427.6亿元,年均增长12%,比上一个5年增长57%。从支出总量上看,2011年至2013年,我省“三农”支出累计达5932亿元,年均增幅9.3%。从支出结构上看,“三农”投入与全省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占比稳定在38%、40%左右,2013年分别达到45.2%和46.7%,创历史新高。

黄伟说,正是源源不断的财政投入,激活了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为确保涉农资金能够源源不断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省积极推行预算归并式整合。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资金进行适当的归并,对分散、到期或效益不高的资金及时压减、撤销或转变投向,严格控制设立新增专项,从源头上减少了资金分散的现象。

土地整治粮满仓

昨日,在滑县白马坡现代农业项目区内,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卢曙光与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马松相约来到这里,察看玉米的生长情况。如今,这片耕地已成为该县粮食高产的代名词,也不断推进该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对进一步促进滑县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是近年来我省进行土地整治的一个缩影。

“三夏”期间,记者行走在一些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内——成方连片的麦田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蜿蜒绵长,一座座自动浇水器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间地头。高标准粮田内基础设施齐全,“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初显,一派现代化农业生产景象。

今年6月,我省公布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结果,截至目前,我省有耕地1228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176万亩,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比第一次土地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389万亩。此外,今年河南小麦播种面积继续增加,2014年我省夏粮播种面积达到8150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110万亩,比2013年增加60万亩。

省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胡进锋说,作为中原粮仓的河南,要持续保证粮食丰收,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耕地作保障。自2001年省土地整理中心组建以来,我省共投入资金近300亿元,整治土地2000万亩,新增耕地达400多万亩。

“说明河南农民非常珍爱土地,有着那种传统的美德。”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许为钢分析,“多种60万亩也得益于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耕地的增加、土地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为我省夏粮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改革粮高产

近年来,我省坚持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生产从“挥汗如雨”到“三指一掏”(即:农民在播种、打药、收割等关键环节,指明自家地块,就会有专业农业服务机构来完成作业,只需“掏钱买单”),病虫害防治从“人背机器”到“机器背人”,再到航空植保,有力促进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励下,我省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预计达到近16万台,作业能力持续增强,同时近两年新增的以大喂入量为主,单机作业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目前,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合作社总量达到5300多家,成为农机作业的主力军。

全面深化农业改革,加快培育小麦产业发展新优势,实现由抓生产向抓产业、由供原粮到供产品转变,提高小麦综合效益,推动生产发展方式转变,始终把深化农业改革作为推动小麦产业升级的动力。目前,我省小麦加工类产业集群37个,建成小麦生产基地近1000万亩,吸纳33.2万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133.2亿元。

全省农民合作社8.1万个、家庭农场1.6万个、种粮大户3.9万个。进一步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2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如孟州市南庄镇建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中心,发布流转信息,制定激励政策,加强协调服务,推动流转土地3.3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0%。

挖掘空间创佳绩

粮食生产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了耕地面积质量下降,农村劳动力流失、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诸多制约因素,加上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动植物病虫害等多发频发重发,使粮食生产在高起点上持续丰收、再创新高的难度加大。但是随着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的不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增产关键技术的广泛集成应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抗灾减灾机制的不断完善,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确保到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1300亿斤。

“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有希望。”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要强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粮食发展方式转变,继续走粮食生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稳粮强农的新跨越。

在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已迈上1100亿斤这个较高的台阶上,要克服耕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约束,全面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如期实现1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粮田,统筹推进田间生产设施建设,跟进抓好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条件建设,推动粮食生产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以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综合服务为重点,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对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示范性引导,促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全省已建立的小麦、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及现有的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保证体系活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朱孟洲说,“要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