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研究青藏地区“牛打嗝”成果通过验收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马丽)牛放屁造成全球变暖的观点早在1971年就由美国科学家提出。中国科学家近期通过对青藏高原牦牛和藏羊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检测放牧反刍家畜综合技术、并研制了减缓其甲烷排放新产品,通过推广应用,使得甘肃甘南及青海大通等牧场牦牛藏羊甲烷排放量降低了27%。该项目于7月6日通过了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专家认为,“一直以来,草地畜牧系统(土壤-植物-动物)温室气体的排放被人们所忽视。”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草地畜牧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甲烷、一氧化二氮)已占到相当的比重,尤其在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国家。专家认为,虽然资料表明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仅占15-20%,但温室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20-30倍。“因此,为了更好地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依据,有必要对中国放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进行系统研究。”

为此,该所承担了农业部“六氟化硫示踪法检测牦牛藏羊甲烷排放技术的引进研究与示范”项目。科研人员根据牦牛和藏羊的生物学特性,引进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六氟化硫检测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技术并消化吸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六氟化硫“示踪法”检测牦牛和藏羊甲烷排放技术。科研人员还研制了降低牦牛和藏羊瘤胃甲烷排放的营养舔砖,并将主要检测技术、综合减排措施和新产品在甘肃甘南及青海大通等牧场进行推广应用,使得甲烷排放量降低了27%,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丁学智博士表示,甲烷排放90%以上主要以瘤胃发酵产生,通过嗳气排出体外,仅有5%左右来自“屁”。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5 倍。 在反刍动物瘤胃代谢过程中,约有6~15%的饲料能量以甲烷的形式被损耗,据估计2010年全球农业源甲烷排放总量为4.6 GtCO2-eq/yr,其中反刍家畜产生的甲烷总量约为2 GtCO2 eq/yr,且以每年0.95%的速率递增。日粮特性和瘤胃内发酵条件是影响甲烷生成最为主要的因素,每头牛甲烷产量约为200~350L/d,89%由瘤胃微生物发酵粗纤维等日粮产生。丁学智博士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牦牛甲烷产量为1.68 g/kg BW0.75,在同等代谢体重下较黄牛甲烷产量显著降低(Ding et al, 2010),表明牦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促进了对饲料能量的有效利用。

专家认为,该项研究结合青藏高原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采取可行措施控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集成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畜牧业发展之路,引领了我国畜牧业以及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增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能力,为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全面的技术支撑。

国际上关于牛打嗝和放屁造成全球变暖的官方研究不在少数。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牛群放屁存在隐患的科学家是美国的弗雷德-辛格博士,他在1971年发出警告,全世界牛群放屁造成的甲烷,如果在大气中越来越多,终有一天会使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这位参议员先生甚至提议给牛上一种气税。还有科学家计算后认为,这些人工饲养的牛,每年放出的屁中所含的甲烷达到1亿吨。但是美国全国牧人协会研究报告则认为,全世界牛群放屁造成的甲烷只占大气层中甲烷总数的0.5%,相差悬殊。另有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原因或许就因为“自食其屁”。一位名为乔治?格雷的科学家还曾受美国农业部委托十年研究豆类与放屁关系,并得出结论,除非吃更多的豆子使肠内的微生物自我适应,否则无法改变豆子造成多屁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