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蜂所参加中国蚕学会第十一届暨国家蚕桑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为进一步促进家蚕基因工程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拓宽蚕桑产品的应用领域。2014年7月18-19日,中国蚕学会第十一届暨国家蚕桑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于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蚕学会主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功能室承办,有来自17个省、市、自治州的57名专家出席,蚕蜂所廖鹏飞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原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充分肯定了历届蚕学会对蚕桑生产技术的发展变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要求蚕桑技术体系挖掘新的蚕桑技术模式,传承丝绸之路文化,发挥蚕桑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纽带作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处长分析了我国今年春蚕期蚕茧产量和蚕业收益所表现的双下降形势,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的“大蚕桑”思路。

专题交流会上,国家蚕桑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作了题为“转基因技术及其对现代农业的影响”的学术专题报告,该报告从国内外的转基因技术发展历程、转基因产品的利弊分析以及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动植物的许可程度等多方面阐述了转基因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提出辩证对待转基因技术的重要结论。遗传育种专家王永强和石美宁以蚕桑产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分别就雄蚕专养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抗脓病家蚕品种的选育作了题为“雄蚕品种选育与应用”和“广西家蚕新品种贵蚕N2的育成与示范应用”,拓展了家蚕品种选育向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讨论交流会上,所有参会的遗传育种专家结合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围绕家(柞)蚕遗传育种现状与生产需求,开展了家(柞)蚕传统遗传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结合与应用的学术讨论,专家们踊跃发言,为家(柞)蚕种质资源创新和家(柞)蚕品种的选育方向出谋划策,蚕蜂所廖鹏飞副研究员提出了如何确定多用途家蚕品种的评价指标问题,得到与会专家的积极响应,讨论气氛热烈。鲁成教授在讨论会总结时指出,种质资源创新是基础、育种技术突破是关键、多元化发展是方向,只有集思广益、加强合作,才能提高种质资源的创新水平,才能取得育种技术的新发展,才能选育得到市场认可的优良品种,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将极大促进家蚕基因工程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育成多元化的家(柞)品种,拓宽蚕桑产品的应用领域,迎来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审核人:杨庆贵)

会议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