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棉花棉叶螨

1.形态特征

(1)朱砂叶蜡成虫雌蜡梨形,体长0.42-0. 52毫米,体宽0.28-0-32毫米。体色一般呈红褐色、锈红色,越冬雌蜻呈橘红色。体背两侧各有黑长斑1块,从胸部末端起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2块,前一块较大,雄瞒体长0.26-0. 36毫米,体宽0.19毫米。头胸部前端近圆形,腹部末端稍尖。

卵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渐变为淡黄至深黄,带有红色。由卵初孵的蟠态叫幼蜡,有3对足。幼蜡蜕皮后变为若蜡,有4对足。雌蜡分为前期若蜡和后期若蜡,雄蜡无后期若蜻,比雌蜡少蜕皮1次。

(2)截形叶蜡和土耳其斯坦叶蜻外部形态与朱砂叶瞒十分相似,肉眼或在扩大镜下也难以将它们区分开来,但可通过作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雄蜡阳具加以区别。

2.生活史和习性棉花叶蜡在北方棉区以雌成蜡于10月中下旬开始群集在向阳处枯叶内、杂草根际及土块、树皮缝隙内潜伏越冬。南方棉区,除以成瞒和卵在上述场所越冬外,若有气温升高的天气时,可以在杂草、绿肥、蚕豆、豌豆等寄主上繁殖过冬。主要的越冬寄主有:婆婆纳、地黄、苦卖菜、旋花、羡黎、苍耳、通泉草、夏至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艾篙、豌豆、蚕豆、苔子、首楷、桑树、拘树、刺槐等。

棉花叶蜻越冬后,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1-2代,棉苗出土后即迁移到棉花上为害,直到棉花拔秆,为害期长达5个多月。每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而异。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12-15代;长江流域棉区约18代;华南棉区20代以上。每代历期也因气温高低而不同,平均气温在20℃以下时,完成一代需17天以上,20-22℃时为14-16天,23-25℃时为10-13天,26-27℃时为8-10天,28℃以上时只需7-8天。1头雌成瞒日产卵3-24粒,平均6-8粒,一生可产113-206粒,平均120粒以上。孵化率达95%以上。雌成蜡经交配后繁殖的后代,雌雄比一般为4. 5:1,雌蜡也可不交配而行孤雌生殖,所繁殖的后代全是雄蜡,雄蜻与母体回交后产生的后代,兼有雌雄两性。

棉花叶蜻在棉田的发生期及一年中的消长情况,因各地的气候冷暖不同而有差别。如以江西彭泽1974年调查为例,可明显地划分为6个阶段:①4月下旬至6月上旬,局限于套种棉地,为零星发生期,数量较少,有虫株率2. 36%一5. 53%,平均3. 94%,100株虫数2.94一41.86头,平均21.96头;②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分散蔓延,并受雨量抑制,仍处于零星阶段,单位面积内蜡株率和蜡量下降,但发生面积增多,有蜡株率0.33%一2.45%,平均0. 92%,100株虫数0.86-8.73头,平均3.2头;③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迅速扩散,为中等发生期,有虫株率12. 16%,100株虫数184头;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严重为害期,虫量最多,为害最重,或称高峰期,有蜡株率激增为35.47%一94. 99%,平均59.06%,造成大量红叶,甚至落叶成光秆;(5)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下降期,有虫株率15. 15%一34. 25%,平均23. 22%;⑥10月下旬进人迁移越冬期。在北方棉区,棉花叶蜻的消长除零星发生期比南方错后20天左右外,其他各主要发生期均比南方早。

棉花叶蜡传播扩散的途径很多:①成蜻、若蜡作短距离爬行蔓延扩散;②借风力传播。长江流域棉区的小暑南洋风季节,往往是棉花叶蜻迅速蔓延、猖撅为害的盛期;③暴雨以后的流水也能携带棉花叶瞒传播扩散,低洼棉田往往受害较重;④人们在棉田内操作时,农具、衣物、耕畜也可携带叶蜡传播;⑤间套作棉田,前茬寄主作物成熟收获时,叶蜡大量向棉株扩散,也是自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害方式是以刺吸口器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当一片棉叶背面有1一2头叶蜡为害时,叶正面即显出黄、白斑点;有4-5头叶蟠为害时,棉叶即出现小红点;叶端越多,红斑越大。随着虫口增加,红叶面积逐渐扩大,直至全叶焦枯脱落,严重者全株叶片脱光。

3.发生消长和环境的关系

(1)温度气温对棉花叶瞒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和迁移活动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在南方棉区,当气温降到-2一-3℃时,若蜡和雄性成蜻几乎全部绝迹,雌性成蜡不活动,可见雌性成蜡耐寒力较强。四川、湖北冬季1、2月份在蚕豆及绿肥作物上也可见到有棉花叶蜻的卵粒。西北 内陆棉区早春气温达6-8℃时,棉花叶蜡便开始在萌发的杂草上活动产卵。四川早春旬平均气温达7℃时,雌成蜡活动频繁,并大量产卵;100C左右越冬卵开始孵化,15℃时卵大量孵化;当气温为25 -30℃、相对湿度在80%以下时,繁殖最快;温度超过34℃时停止繁殖。

(2)雨量夏、秋天气干旱少雨,是棉花叶蟠发生猖撅的主要因素。根据湖北荆州地区1950-1978年资料分析,5-8月4个月中,每月雨量均超过100毫米以上,或者3个月超过100毫米时,发生中等或减轻;一般这4个月中有2个月雨量在100毫米以下,棉花叶蜡就会大发生,特别是连续3个月的雨量在100或50毫米以下,为棉花叶蜡的特大发生年。降雨强度大时,对棉花叶蜡虽有抑制作用,但由于棉株高大,枝叶茂密,短期内风吹雨溅又有利于棉花叶蜡的传播扩散,所以在雨后如果遇到连续10天以上的干旱气候,则蜡量又能迅速回升,不可忽视。

(3)耕作制度由于棉花叶蜡的寄主植物广泛,越冬抗寒力强,所以棉田的前茬作物与棉花叶蟠的发生消长关系密切。南方两熟棉区前作为豌豆、蚕豆的棉田,棉花叶蜡发生早而重,油菜茬则次之,小麦茬较轻。棉田间作或邻近田种植玉米、豆类、瓜类、茄子、芝麻、首楷等作物时受害也重。秋冬未进行翻耕的套种棉田,杂草多,则翌年发生也早,为害重。根据河北邯郸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查,麦棉套种、麦后又套夏玉米的田块,棉花叶蜡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4.2头,而麦棉套种田为20.4头,高粱田改种麦棉两熟的为0.3头。同时查明麦棉套种田,小麦是棉花叶蟠的早春寄主。1975年3月13日调查,套种田小麦底部脚叶上,百叶有棉花叶蜻成蜡225头,有卵425粒。说明在连续套种的棉田上由于土壤未经翻耕,未消灭蜡源,棉花叶蜡越冬基数大,从早春起就能大量繁殖,故历年发生就重。

(4)越冬和早春寄主植物上的虫口密度根据辽宁、陕西、河北、湖北等地调查,越冬和早春寄主植物上棉花叶蜡发生的数量和棉田初期受害有密切关系,越冬和早春寄主植物上棉花叶蜡密度大,则棉苗初期受害重。辽宁锦州调查,早春4月中旬夏枯草、紫花地丁等几种主要寄主有蜡株率为20.1%、平均每株有瞒6、7头时,棉苗有卵株率达30%;早春寄主平均有蜡株率达3. 3%、平均每株有蜡1. 6头时,棉田到7月下旬有蜡株率仅为5%-12%。一般靠近村庄菜园、坟地、沟渠、道路、井台及玉米、高粱、豆类、树木(桑、槐)等的棉田,棉花叶蜻源多,迁人时期早,发生也较重。

(5)棉花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凡棉叶下表皮厚度超过棉花叶瞒口器嚎的长度的棉花品种,棉叶单位面积内的细胞个数多、结构紧密的品种,均不适合棉花叶蜡的生存。合理使用氮、磷、钾肥,能提高棉叶细胞渗透压,因而可减轻棉花叶蜡的为害。

(6)天敌棉田捕食棉花叶瞒的天敌,目前已查明的有:食卵赤蜡、拟长刺钝绥瞒、塔六点蓟马、拟小食瞒瓢虫、深点食瞒瓢虫、黑襟毛瓢虫、七星瓢虫、四斑毛瓢虫、食瞒瘦蚊、小花蜷、三色长蜷、大眼长蜷、草间小黑蛛、中华草岭等。这些天敌对棉花叶蜡分别起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防治方法

(1)开展冬、春防治,减少棉田棉花叶蜻发生基数两熟棉田在棉花拔秆后,应立即翻耕整地,播种冬麦。一熟棉田应进行秋冬深翻,结合冬灌消灭枯叶、杂草以及在土块缝隙中越冬的棉花叶蜡。两熟棉田在棉花出苗前,绝大部分棉花叶靖先在蚕豆、豌豆、麦子上繁殖为害,应及早清除杂草,带出田外沤肥;对大麦、小麦、蚕豆、豌豆等冬作物,可用石灰硫磺合剂喷洒,不仅可减轻棉花叶瞒对冬作物的为害程度,而且可大大压低棉田早期棉花叶蜡的基数,对推迟棉花叶蜡的发生期,有明显效果。

(2)坚持专业班子检查防治,把棉花叶蜡控制在点片阶段根据湖北的经验,每1.33-2公顷棉田固定一名专人,采用检查与防治相结合的办法,从棉苗出土到吐絮,逐畦逐行巡回检查棉株,如发现个别叶片上有少数蜡或卵时,随即用手抹杀,瞒多的棉叶要摘掉,带出田外处理;如多数叶片有蜡或卵时就要插上标记进行喷药防治,要做到发现一株喷一圈,发现一点喷周围一片,以防止蔓延为害。实践证明,凡能做到专业班子检查防治不放松、责任到人保质量的,即使在棉花叶蜡大发生的年份,也可达到大面积棉花不红叶,小面积不垮秆成灾的要求。

(3)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棉花叶蟠发生期长,繁殖率高,传播途径多,扩散快,仅仅依靠单一的防治手段,难以控制其为害,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农业、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继续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南方两熟棉区,主要以合理用药为主,包括改变施药场所、坚持田内外挑治、缩小化学防治面积、保护自然天敌等。玉米和棉花间作田,必须坚持粮、棉同时防治,及时摘除玉米下部老叶,制止扩散蔓延。北方棉区结合治蚜,用乙酞甲胺磷浸、闷棉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棉叶蜡的为害,中、后期需用药剂挑治,以控制其为害。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