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专家的“玉米梦”—记自治区劳模、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包头分院副院长李文霞

记者在研究院见到李文霞时,她正穿着白大褂工作服,顶着烈日在试验田里给玉米套袋、授粉。据了解,早晨7点,李文霞就已经和团队的科研技术人员在地里忙活上了,他们要给玉米一株一株地人工授粉,一天在地里干活10多个小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即便如此,李文霞也毫无怨言,认为值得。“我把玉米育种看作是一项辛苦而又甜蜜的事业,能让种植这些玉米的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最大的梦想。”20年来,李文霞就是这样满腔热情,努力让自己的玉米梦变成现实。

1994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专业的李文霞进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包头分院(原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被安排到作物研究室做玉米新品种选育课题。通过两年的玉米引种和新材料的收集工作,她发现包头市没有自己的研究选育团队,种植玉米全部是其他省市选育的品种,会出现不能成熟、病虫害严重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文霞开始钻研玉米育种,不仅到外地学习取经,加强对国内外玉米新材料的引种收集工作,还聘请知名专家常年过来指导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收集到的几千份育种材料的调查记载,李文霞掌握了每个材料、品系的生物学特征和植物学特性,结合包头市气候特点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玉米育种目标。

从2006年开始,李文霞陆续选育出适于包头市及相同生态积温条件地区的“包玉系列”玉米新品种。其中,2006年选育出的高产、高淀粉、早熟玉米新品种“包玉2号”通过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填补了包头市没有自己审定玉米品种的空白;2008年选育出的极早熟水果型玉米“包甜3号”通过审定命名,它的含糖量比西瓜要高5-7个百分点;2012年选育出的“包玉9号”通过审定命名,目前已在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除了玉米新品种选育外,李文霞也把为农牧民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当作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试验田忙碌的间隙,李文霞经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现场解答他们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了解品种种植情况,传授一些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帮助农民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麻池镇东豪口村村民胡贵宝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去年我种了5亩甜玉米,个别株发生黑穗病,咨询了李老师,她去田间及时给我提供了处置方案,挽回了损失。”胡贵宝介绍,如果没有处置最终将产生绝收,一亩地有6000元左右的损失。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和汗水的付出。作为一名女科研工作者,求真务实是李文霞永远的追求,勇于奉献的动力使她常年奔波在试验田里,春夏季节忙碌在单位的试验田里,秋冬季节奔赴到海南的实验地里。高强度的工作量让原本瘦弱的李文霞更加黑瘦,身体“吃不消”而生病,甚至有一次她还晕倒在试验田里。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歇一歇,可李文霞总是摇头拒绝,用她自己的话说,“能让农民增产增收,是自己的一个梦,只要能圆梦,累并快乐着。”

李文霞,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包头分院副院长,自治区劳动模范,从事玉米育种科研工作,多次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包头市科技进步奖。 (包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