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当被盖”破解旱作农业大难题

本报讯 7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在麦田里背着手左右审视,不时拔下一束麦穗,熟练地用手一撮,轻轻一吹,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便“躺”在手掌中。“小麦还在灌浆,这亩地今年应该能收500斤以上。”就是在这片示范基地,柴守玺用玉米秸秆向地膜发起了挑战。

站在高处看这片层次分明的麦田———个头矮、穗子小的是无覆盖露地种植区;旁边枝叶尚绿、穗大籽多的是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区;金黄色等待收割的则是地膜覆盖种植区。

“发展旱作农业,老百姓基本靠天吃饭。秸秆好像给土地盖上一层被子,阻隔了土壤的无效蒸发,改变了麦田用水结构。”柴守玺说。

柴守玺算了这样一笔账:受地形和农业机械等的限制,甘肃地膜小麦多数仍采取人工作业。从覆膜、覆土、掏苗到地膜回收,每亩约用工3~5个,而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因为操作简便,每亩地只需要1~1.5个工。用该技术替代地膜,每亩可节省购膜成本50元,节省用工成本至少120元,每亩地合计节省170元。同时,玉米整秆覆盖可以免耕使用两年,通过在地表长时间的风化腐解,用后很容易通过旋耕机打碎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

据了解,2012年冬至2013年春,甘肃省政府采购农用地膜2.89万吨,实际合同金额达3.6亿元。如果推广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仅地膜一项,就能节省数亿元。

[责任qi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