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2014年小麦品种抗条锈病试验结果
小麦是石林县主要小春作物之一,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0—25%左右。近年来,由于常年种植品种单一,加之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变异,使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在我县为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着全县小麦质量、产量。为了筛选出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特安排此次试验,以准确掌握不同小麦品种在我县特殊的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等表现,进行综合性状比较,为今后生产上选用良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参试品种为:宜麦1号、宜麦2号、宜麦3号、川麦107、石麦001。 处理方法:1、川麦107播种量10公斤/亩;2、石麦001播种量10公斤/亩;3、宜麦1号播种量10公斤/亩;4、宜麦2号播种量10公斤/亩;5、宜麦3号播种量10公斤/亩;6、川麦107播种量6公斤/亩;7、石麦001播种量6公斤/亩。 播种期:2013年11月1日;出苗时期:2013年11月12日 2、试验方法:试验品种采用随机排列条播,三次重复,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厘,即(长4.45米,宽3米),重复间排水沟宽东西方向0.5米 品种间南北方向宽0.5米。 3、试验经过:试验地块为县植保站试验田,肥力中上等,前作,播前机械耕作,人工理墒条播(每小区南北播10行),播种时施种肥15公斤(屎素10公斤+复合5公斤),播种后干旱,于11月6日人工浇水一次,后在 分蘖期、抽穗期各人工浇水一次。 4、调查方法: 在条锈病发病初期后,每周调查一次,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全部叶片数,按8级分级法分别记载各级叶片数,白粉病采取宏观5级调查方法。 5、产量分析 产量于小区单收、单打,并进行经济性状分析。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一)产量情况 1、产量情况 试验各小区成熟收获后,将各小区进行单打单收称取实际产量,折算出亩产量(见表一)。从实收产量上来看,“宜麦1号(播种量10公斤/亩)”亩产373.33公斤,为第一位,“宜麦2号(播种量 10公斤/亩)” 亩产361.67公斤,为第二位;“宜麦3号(播种量 10公斤/亩)”,亩产328.33公斤,为第三位;“石麦001( 10公斤/亩)、石麦001( 6公斤/亩)”,亩产290公斤合253.33公斤第四位合第五位;产量最低的是“川麦107(10公斤/亩)川麦107(6公斤/亩)”,产量为236.5公斤合205公斤 第六位合第七位。 2、条锈病发生情况(1)在参试品种中,发病最早的为石麦001、川麦107,发病时期为3月5日,石麦001( 10公斤/亩),发病率为6.05%,严重度为0.06;石麦001(6公斤/亩),发病率为2.23%,严重度为0.03;川麦107(10公斤/亩)发病率为3.26%,严重度为0.03;川麦107(6公斤/亩)发病率为2.29%,严重度为0.02;从结果分析,不同播种量,在发病时期差异不明显。(2)在参试品种中,全生育期不发病品种无一;发病较轻的品种为宜麦1号、宜麦3号,发病率为30.92%、50.41%;病指为1.86、4.02;发病中等的品种为宜麦2号,发病率为99.99%,病指为39.90;发病最重的品种为石麦001( 6公斤/亩),发病率为100%、86.91;石麦001( 100公斤/亩),发病率为100%、90.76%;川麦107( 6公斤/亩),发病率为100%、93.45;川麦107(10公斤/亩),发病率为100%、95.69。试验结果:同一品,不同播种量,对发病时期、发病率、严重度差异不明显。 3、品种反应型 在参试品种中,各品种抗病性反应型为:宜麦1号、宜麦3号为高度抗病型品种;宜麦2号为中度抗病型品种;石麦001为中度感病型品种;川麦107为高度感病型品种。 三、品种评价 通过对各参试品种抗病性、产量分析比较,对各品种在试验表现简评如下:1、宜麦1号、宜麦3号对条锈病为高度抗病型,并抗白粉病,小区产量分别为第一和第三位,从该品种田间经济性状表现情况分析,可进行示范、推广;二、宜麦2号对条锈为中度抗病型,抗白粉病,小区产量为第二位,可作为今后推广品种;三、石麦001,对条锈病为中度感病型,小区产量为第四、第五位,该品种穗大、品质好,是目前的大面推广品种,在做好防治工作的同时,可作为搭配品种进行推广;四、川麦107,对条锈病为高度感病型,加之产量偏低,可作为淘汰品种。(刘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