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不离大地两眼紧盯世界中棉所科技创新驱动“中国棉”让农业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双脚不离大地 两眼紧盯世界

中棉所科技创新驱动“中国棉”

本报讯 一个棉研所,半世“中国棉”。从协作推广药剂拌种,实现建国初期棉花亩产历史性翻番,到成功培育早熟短季棉,创立长江、黄河流域麦棉两熟耕作模式;从精心繁育抗病优质棉品种,挽救濒临绝境的新疆南部棉区,到奋力攻克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育种难关,夺回被国外棉种独霸的市场……秉承科研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建所50多年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简称中棉所)发扬“埋头苦干,甘于奉献,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精神,胸怀国家棉花安全责任,瞄准世界棉花科研前沿,在国家棉花生产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出色地履行了棉花科研“国家队”的特殊使命(本报5月19日头版头条曾作长篇报道)。

中棉所于1957年8月在北京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棉作室基础上成立,1958年3月整建制搬迁到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建所以来,中棉所始终根据我国棉花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不同历史时期棉花生产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培育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棉花优良新品种,为实现粮棉双增产、开拓壮大新疆棉区、打破国外抗虫棉垄断、推进植棉机械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每当我国棉花生产低迷徘徊的关键时刻,中棉所总会挺身而出,以其优良的系列品种服务产业需求,高峰时期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曾占据“半壁江山”,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产业重大需求。中棉所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始终扎根棉花主产区,瞄准国家棉花战略需求,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共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棉花新品种88个,尤其是培育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扭转国外品种垄断局面;推动麦棉耕作改制,缓解粮棉争地矛盾;攻克枯黄萎病难题,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在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坚持原始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中棉所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坚持“顶天立地”的创新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在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的重大创新成果。牵头棉花基因组测序,抢占国际科技前沿;发现光敏芽黄不育系,突破杂交棉制种瓶颈;创制矮化材料,助力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盐碱旱地植棉,保障粮棉产业安全。

推进协同创新,发挥国家队引领作用。中棉所始终坚持协同创新,广泛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育种企业等开展科技合作,搭建棉花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和公益服务平台,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全国一盘棋,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网络。为了突破棉花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障碍和瓶颈,棉花所联合多家基础研究单位和育种单位,建立了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平台,形成了棉花“基因转化—种质创新—品种培育—产业化”的研发转化体系,实现了国内棉花研发力量上中下游的优势配套。在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带动下,棉花所不断凝练科技创新目标,调整学科领域方向,优化研究机构设置,将29个课题组凝练成12个创新团队,建立了以关键技术突破为研究目标的“产业链”式新型科研组织方式,形成所内联合攻关的高效协同机制。搭建公益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有效共享。棉花所在全国设立130个区试点,形成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网。海南科研中心立足为全国大多数农业科研院校、生产单位、种子企业提供南繁科研服务,承担了全国棉花南繁面积的60%~80%。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3年来,已向全国从事棉花研究的中青年科学家发布开放课题63项,有效发挥了培养棉花高层次科研人才和交流平台的作用。

截至目前,中棉所已累计培育“中棉所”系列品种90多个,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6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2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仅在1990~2010年,“中棉所”系列品种就累计推广3.57亿亩,占同期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26%,最高年份达50%。在粮棉油主要农作物中,同一单位品种能够在全国范围如此长期、大面积推广种植,堪称奇迹。

弘扬中棉所精神系列评论①

让农业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这一高屋建瓴的指示,对于让农业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棉花科研的国家队,中棉所始终将创新驱动发展贯穿于研究所的发展过程之中,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员,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培育棉花新品种为主线,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于中棉所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建所至今,从协作推广药剂拌种,实现建国初期棉花亩产历史性的翻番,到成功培育早熟短季棉,创立长江、黄河流域麦棉两熟耕作模式;从精心繁育抗病优质棉品种,挽救濒临绝境的新疆南疆棉区,到奋力攻克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育种难关,夺回被国外棉种独霸的市场……中棉所科技人员的成就无愧于“国家队”的称号。

经过几代人努力拼搏,中棉所形成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中棉所精神,以人为本的“把您的优势无限放大”的中棉所文化,和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思路决定出路、胸怀决定规模、凝聚决定发展、观念决定成就”工作理念。中棉所把自己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定位为:棉花应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开发参与国际竞争。树立这样的战略目标,表明了中棉所人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以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的气魄和决心。

让农业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需要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明确重点、大胆探索,推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提升科技管理效率和水平。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支持方式,构建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强化科技合作交流,构建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完善激励措施,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诸多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让农业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担当、勇于超越,为补齐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短板作出不懈努力。 (农民日报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