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金湖县粮食实现“十一连增”
【导语·中国大田网】作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创建试点县,金湖县长期重视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采取技术人员+协会+农户服务模式、网络信息平台服务模式,粮食新品种、农业新技术覆盖率和普及率大大提升。
在金湖县陈桥镇直属粮库,前来存储、出售小麦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大货车、机动三轮车满载着一袋袋小麦,依次排队等候卸载、过磅、存储,好一派繁忙景象。等着卖粮的万坝村农民万宏富开心地说:“我家今年亩产达到440多公斤,比去年增收50多公斤。粮食增产了,粮价提高了,早卖早得利!”
截止目前,全县国有购销企业入库粮食6.9万吨,其中商品粮3.4万吨、托市粮3.5万吨,位居全市前列。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政策给力,粮农吃上定心丸
严格执行国家粮价收购保护政策和粮食种植补贴政策是我县近年来粮食增产、粮田增加、粮农增收的首要原因。
今年,国家明确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坚决防止“卖粮难”。县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预案规定,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1.18元/斤,根据国家收购政策,我县于5月30日全面启动2014年小麦最低价收购预案。在收购过程中,国有粮食企业一方面通过宣传栏、现场解释、致农民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向种粮农民细致解释质量、价格等粮食收购方面的政策;一方面严格执行政策,优质服务,遵守“五要五不要”收购守则及市粮食收购优质服务“十个一”的规章制度,依质论价、现金结算,确保“粮进仓,钱到手”。
县粮食公司副总经理高建中说:“麦收之后,收购量大,县农发行及时将5亿元资金调配到位,支持粮管所收粮,确保现钱收粮,不打白条。我们资金充足,粮食收购后马上现金支付,收粮库点绝不允许出现‘打白条’的情况。”
采用粮补“一折通”,增强补贴发放的透明度。过去粮食补贴都采取现金形式发放。环节多,缺少透明度,监督也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将涉农补贴通过“一折通”形式发放给农户。有效杜绝截留、挪用、挤占和抵扣种粮补贴资金的问题,保证了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兑付到农民手中。同时也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存折具有通存通兑功能,不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农民可凭存折随时到农村商业银行的各专柜营业网点支取现金,“一折通”还可以多次使用,需要的时候提取,不支取则按活期储蓄利息计息,自由存取。
土地扩量,夏粮增收硬保障
如果说政策扶持是今年夏粮丰收的“软着子”,那么农田增量则是“硬保障”。随着一系列粮田改造、土地流转项目的实施、农民垦荒意识的增强,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不断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劣变优。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的目标。
前锋镇郑圩村,是远近闻名的“水袋子”现在经过土地整理和农业开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方方连绵的田、一排排笔直的树、一条条平坦的路,一道道纵横的渠。如今,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郑圩村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农业综合整治。”该村支部书记朱国华说。据介绍,该村土地进行方条田平整和高标准农田改造,每亩增加10%的耕地面积,从工厂化育秧、机械化耕作到机械化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节约15%生产成本的同时,能提高18%的单产。据初步估算,今年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65万元。
郑圩村是我县农业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民心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成立了由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与各镇、部门负责人签订《土地整治责任书》。几年来,我县抢抓机遇,争取立项获得批准建设的土地整治项目共5个,截至目前,全部通过验收。
农村土地整治也促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粮田的规模化种植水平。金北镇张丰村过去田地是高一块低一块,农户是东一户西一户,零星分散、高低不平的土地亩产量低、难耕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张丰村对全村土地进行了彻底整治,全村481户村民房屋完成了拆迁,复垦、新增2600亩耕地。土地集中了,农民开始调整种植结构,由原来的零星种植转为规模化种植,这几年连片种植小麦每年都高产。
为加快土地流转的力度,全县各镇都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共流转土地35万亩,全县种植上百亩的大户有100多户,500亩的有30多户。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后,耕地成方成片,过去的一些垄沟也派上了用场。在土地占补平衡中,也可以抠出部分增量耕地。甚至一些过去的荒埂、荒滩,也起到了增量的作用。
科技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
作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创建试点县,我县长期重视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采取技术人员+协会+农户服务模式、网络信息平台服务模式,粮食新品种、农业新技术覆盖率和普及率大大提升。
品种选育是保障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的第一道防线。我县的农业科技部门结合土地生态优势和生产特点,按照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避免不同品质类型、不同品种的小麦插花种植,实现小麦良种全覆盖。四月初,有关部门又及时下拨资金,对全县45万亩小麦开展“一喷三防”技术补助,为全县小麦稳产增产提供了关键技术和资金支持。
受今年中央继续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和农机作业收入平稳增长的影响,我县农民购机热情持续看涨,今年全县新增大型农业机械100多台套。为了让农民“买得起”农机,还要让农民“用得好”农机。县农机局启动了阳光农机培训工程,举办了3期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和插秧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班,重点对新购机的农机手予以帮助。
为了在多雨季节实现夏粮颗粒归仓,将丰产变成丰收,农机部门“抢”字当头,认真组织,精心部署,确保“三夏”期间全县3000多台套大型收割机械用足用好,专门开通的免费手机信息业务,免费提供的农事气象、作业供求、农机服务热线、惠农政策等信息成为最受机手们欢迎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黎城镇工农村记者看到,伴随着“突突”的机器轰鸣声,大片麦子顷刻间被联合收割机“吞噬”。村民潘道海说,以往全家人要花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这庞然大物不到半个小时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