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专家团“长”在地头 新品种落地生“金”
优新品种,常常是果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关键。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正是一个选育、推广优新品种的地方。新品种纷繁多样,怎样才能优中选优?林果所从上到下奉行一条金律,那就是选育推广的新品种要能“落地生金”。“能接地气儿、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品种,才有最大价值。”林果所所长王玉柱笑说,“咱们搞农业的,务实。”
野山杏园新生记
眼下正是杏果成熟的时候,延庆县香营乡新庄堡村里的杏果园里杏果飘香、笑语回荡,八方采摘客慕名而来,让农民在地头里就把杏果卖出了好价钱。摸摸鼓胀的口袋,新庄堡村农民一个个笑得憨实。
然而谁能想到,如今这片让农民鼓了腰包的杏果园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一片荒废的野山杏园。大量的野生山杏树结出的果实又小又涩,农民李有造皱眉回忆野山杏的味道,直说“没法吃”。
绵延2000多亩的野山杏园就这样荒废着,直到一个人的出现。“1983年,我大学毕业被分派到位于新庄堡村的研究点工作,一呆就是20年。”如今已是林果所所长的王玉柱回忆起当时的驻村经历感慨万千:“到了村里,我就瞅准了这片荒废的野山杏园,觉得这能成为将来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门道。”
“野山杏不好吃,那就找好品种进行嫁接。”王玉柱开始了自己的废园改造工程。骆驼黄是王玉柱最早进行嫁接的新品种之一,如今,这个品种仍然在果园里被广泛种植,其杏果汁多味甜、成熟期早,每每成为开启杏果园采摘季的头炮。
起初,村民们看着这样一个外来的专家成天在荒废的杏果园里“瞎忙活”,很是不解。“农民,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打动他。”王玉柱深知让当地农民一下子全都接受嫁接新品种很困难。于是,他找到村里的干部,说服他们先进行试种,给全村人带个头。“我家就是首批嫁接新品种的,说句实在话,当时真没想到这废山杏还能结出这么好的果子来,多亏了王专家。”村支书于振平说。
嫁接后的果树一般要到第二年开始结果,第三年逐步进入盛果期。眼见着嫁接后的野山杏如同新生一般,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实,很多村民坐不住了,主动找到王玉柱请他帮忙嫁接新品种。一时间,果园里都是农民嫁接、维护果树的身影,曾经荒芜的杏园变得异常忙碌热闹起来。
在此期间,王玉柱又不断从全国各地引进优新品种在新庄堡村进行试种,渐渐的,新庄堡村2000多亩野山杏都嫁接了新品种,果园内的鲜食杏品种最多时候达到了两百余种。而后,经过多年种植,优中选优,如今保留下来的品种有100多个。因为品种多,成熟期有早有晚,新庄堡村的杏果采摘期可达两个月之久,从六月至八月,都能满足游客的采摘需求,再加上这里的鲜食杏种植面积堪称北京之最,因此成了享誉京城的“杏花村”。
新技术保驾护航
有了新品种,想要产生出好的效益,还需要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维护产品保驾护航。因此,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品种一起,被林果所并称为“三新”。“‘三新’是相辅相成的,一起向农民进行推广。”王玉柱解释说,“我们对‘三新’有着同样的要求,就是必须务实、接地气儿。”
还说新庄堡村的鲜食杏,杏果能长得好,少不了村里一支金剪子服务队的功劳。这支服务队里云集了村里的果树管理能手,如今已经发展到92人。“这里面,大多是我的徒子徒孙。”王玉柱笑说。
“越是新品种、好品种,越要精心管护。剪枝、疏果、套袋……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金剪子服务队队长周顺海是王玉柱手把手教出来的好徒弟,如今已经“贵为”高级农村实用人才。谈起果树管护,老周颇有心得:“就跟照顾自家孩子似的,半点马虎不得。一点点不上心,这一年的收成就要大受影响。”
正是明白掌握优新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别看周顺海和他的服务队队员大多是几十年的果树乡土专家,可还是一直处在学习状态中。“新技术现在更新得很快,忙过农忙期,我们队员都不闲着,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充电,学习新技术。农科院的专家经常过来给我们培训,平时我们也利用网络自己学习。”老周说。
正是不断学习,老周带领的金剪子服务队渐渐名气响了。起初是周边相邻,如今连河北、天津等外省市的果园都请他们过去维护管理果园,传授果树管理新技术。
除了新技术,林果所还不断研发新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果树挂果后,经常出现飞鸟啄食的情况,让果农饱受困扰。如果大片的挂起防护网,成本高、工作量大,还影响果树生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研发了一种驱鸟剂,灌在小瓶子里,挂在枝头,利用空气里挥发的气味达到驱鸟作用,效果很好,受到农民好评。”王玉柱介绍说。这是林果所研发的众多新产品中的一个代表作品。
专家团“长”在地头
“王专家,又过来啦,走,中午上家里吃饭去!”王玉柱老家在平谷,可下村20年,新庄堡村村民都把他当成了本村人。连老王自己都说:“村里哪家哪户,没有我不认识的,真跟自己家一样。”
像王玉柱这样,长期“长”在地头的林果所专家有很多。“搞农业的,不在地头哪成?”林果所里的核桃专家郝艳宾也时常开着车满京郊的跑,“有时候是去寻找好的品种,有时候是去田间地头培训,还有时候是给农民解决种植难题,总之,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屈指可数。”到现在,郝艳宾的电话号码只有一个,而且24小时保持开机。“农民种植中遇到难题,随时给我打电话,能电话解决的电话指导,不能电话解决的,只要我在北京,不出三天我都要到现场去给解决。”郝艳宾说。
正因如此,林果所的专家大都没有专家架子,看起来皮肤黝黑、笑容真诚,朴实得如同农民一般。他们的勤恳架起了农民与新品种、新技术间的桥梁,默默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让他们逐步富足起来。
新庄堡村的杏园只是林果所多年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众多范本之一。在京郊,北京市农科院林果所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点有很多。大兴的梨、平谷的大桃、海淀香山的草莓……太多地方的农民因林果所推广的优新品种、技术而获益。
自建所以来,林果所已获得部市级科研成果100余项。除从全国各地选育优质新品种,其先后培育审(认)定了桃、杏、樱桃、葡萄、草莓、核桃、板栗、山楂、枣、扶芳藤、毛白杨、桧柏、侧柏、刺槐等12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果新品种。“新品种选育不难,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它落地,并且生出价值,让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在采访的最后,王玉柱认真地说,林果所一直走在这一目标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