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委加快推进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
6月25日,吉林省农委在双辽市举办了全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总结交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机械化秸秆还田有关工作,以期加快推进吉林省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
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生态工程和增产工程,是目前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玉米种植耕作方式。它不仅能提高耕地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培肥地力,而且具有保土、保墒、保肥的功效,为我国实现粮食连年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技术的推广应用。截至2013年,国家已累计投入864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3678万元。到2014年5月末,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已达590万亩,其中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300万亩,基本覆盖了全省85%的县(市、区)。全省各地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形成了秸秆全粉碎、部分粉碎与高留茬、整秆与留茬、站秆等不同秸秆还田形式,和均匀行、垄作与平作宽窄行等不同耕作方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全省牵引式重型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已近7000多台,深松机(含旋耕带深松铲)保有量3.8万余台,具有秸秆粉碎还田功能的玉米收获机1.9万余台。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农村重大改革方案要求和国务院《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害综合防控为主要内容,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为载体,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加快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具体目标是:全省2015~2020年6年间,作业面积每年递增200万亩,力争到2020年达到1500万亩;各县平均年建设100公顷作业面积示范点5个,到2020年力争实施秸秆还田的乡镇达到50%以上。
为此,吉林省将着力提升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一是关键机具的选择。要选择技术先进成熟、质量稳定可靠的品牌机型,帮助农民在不清理秸秆、不耕整地条件下实现免耕播种。二是要保证秸秆还田量。大力推广机械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或人工收获留高茬秸秆放铺、站秆还田等形式,保证留茬高度30~50厘米,秸秆还田量不低于30%.三是推行标准化的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机械深松蓄水、秸秆覆盖保墒、免耕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控四个环节为核心,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后要做好杂草防控,推广大型植保机械连片作业,科学掌握施药的时机和次数。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和合作社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鼓励其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形成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合作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
省农委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技术发展模式,超前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宣传培训,不断扩大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面积。
(怜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