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基因种子为何稳赚不赔?
发表日期:2014-07-04 02:06AM 阅览次数:
看看孟山都的业绩表现就会发现,这场贴标签运动其实是多么不值一提。这家公司上周三报告称,它第三财季营收下降了近6%,但股价却飙升超过了5%。它还宣布,今后两年将回购100亿美元的股票。这家公司尤其表示,主要受益于旗下种业和转基因业务,它的盈利到2019年将至少增加一倍。
这些情况其实不足为奇,可能只会让一些“迷因”传播者大跌眼镜。而这个业绩实际上是在全球大范围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背景下取得的。
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孟山都总能赚钱。如果玉米业务像今年一样有所缩减,它就会通过扩大大豆种子(大多数农户都会根据市场情况在这两种作物中挑一种)的销量来弥补这一损失。如果对手的市场份额增加,它就会常常通过把技术许可卖给杜邦公司(DuPont)这样的主要对手(作为技术受让方,也是它最大客户之一)来赚钱。如果它的专利到期了,它又会把它一直在渠道中力推的新种子卖给农户。这家公司能最大限度地对冲风险:任何损失似乎都能带来收益。
涉及反转基因作物运动和难以打开的国际市场这两个问题时,尤能看出它的这种本事。欧洲禁止销售种子?那就打开接受度更高的南美市场,反正那儿的增长前景要大得多。中国假装担心转基因作物有害而封锁市场?那就把更多资源转向印度好了。
尽管不时有头条新闻跳出来作梗,但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运动实际上在美国简直弱小得可笑。美国的主要农作物中转基因作物占了绝对大头,90%以上的玉米、大豆、棉花、甜菜和油菜都是转基因的。在这些市场中孟山都占有极大份额——约80%的美国玉米和90%以上的美国大豆都是用含有孟山都专利的种子(无论是孟山都自己、还是通过它授权经销商销售)种植的。孟山都总共拥有约1700项专利。2013年,这家公司的销售总额高达149亿美元,其中103亿美元来自种子和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是1996年面世的,此后种植面积很快就达到170万公顷。据非营利组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称,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之后以平均每年1千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现在总面积已高达1亿7500万公顷,而且丝毫没有缩减的迹象。在绝大多数这些市场上,孟山都要么遥遥领先,要么和其他对手势均力敌。
能长期取得这样的增长绝不仅仅是靠运气,也不是光靠美国友好的政治氛围就够了(尽管这一点确实帮助很大)。孟山都尽管规模庞大,却很灵活,同时还能在必要的时候敏捷应变。比如,当最近碰上经济衰退利润下降时,这家公司很快减少了对农达(Roundup)除草剂的投资,迅速用更便宜的一般产品代替了它;同时,它将业务重心更多地放在核心种子业务上,而这一业务约占公司销售的70%。这家公司的利润随之大幅反弹,净利润率高达30%。
同时,孟山都还深谋远虑,对数据分析技术这样有助于提高农场生产效率的产品进行投资。去年10月,它斥资9.3亿美元并购了Climate Corp.公司,让自己的多种分析技术产品如虎添翼。目前,美国约4千万英亩(占玉米和大豆种植总面积约20%)的农户使用这家公司的分析类产品,这个规模约为它此前预计规模的两倍。 (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