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7月1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讲话中强调,要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两大目标,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制度优势,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7月1日 中国政府网)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渐进入转型期,一方面农村改革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遭遇的困难和挑战也比以往大得多;另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迫切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补齐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因此,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制度优势,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是关键。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农业用地因工业化、城镇化等原因被征转,土地流转现象愈来愈频繁。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笔者注意到,2014年初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要有效推进这个新的政策思路,就离不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重要举措的协调推动。

缺乏资金已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破解农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定向支持。农业产业化要转型发展,需要科技投入,需要经营及管理方式的转型;还需要与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等良性互动、实现共赢发展。另外,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以及推动龙头企业间的协作发展都是重要问题。农业产业化要转型发展,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提升产业集中度,需要合理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发挥龙头引领带动作用。要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更好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破除一些制度藩篱。
总之,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对于夯实我国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要巩固粮食安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就必须推动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制度优势,让广大农民从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中受益,并成为发展主体力量,来切实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