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萝卜白菜杂交菜心终于“不育”
发表日期:2014-07-02 02:02AM 阅览次数:
41年前就已开始培育杂交菜心
菜心,有一个别名叫“广东菜”,原本是岭南特有的蔬菜品种,但实际上,因为菜心适宜生长环境是在15-25℃,岭南春夏季雨水多、温度高,菜心遭受的病害多、纤维质多,吃起来口感欠佳。
因此,本地菜心中,冬季种出的菜心口味更佳,而夏季,大量的宁夏菜心、河南菜心南下,占据老广的餐桌。
农业科学家们一直在培育更优良的菜心品种,广州市农科院是其中的先锋队,在广东认定的16个菜心品种中,农科院培育了其中13个。除了用常规培育办法,农科院从1973年就开始啃“杂交菜心”这块硬骨头,因为杂交品种抗性更强(即不易生病)、更丰产,还可更好地控制亲本的品质。
近日,广州市农科院副院长、菜心专家张华透露,该院培育杂交菜心40余年,近期获得突破性进展,新品将在近一两年上市。
曾与油菜、白菜杂交转育
杂交是一种运用相当广的育种技术,不同种群的生物可以凭借不同的育种手段以此“汇聚”优秀基因,供人类选择,水稻、玉米就常用此种办法培育优良品种。
杂交的关键是在“兄弟”品种中找到“不育株”,即花丝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本植株,它不能自花授粉结实,人们就能用特定的父本花粉为它授粉,产生大量的杂交种子。
菜心与油菜同属十字花科,是可以杂交的“兄弟”品种,农科院专家最初就是在油菜中发现了合适的“不育株”,与已有的优质菜心品种进行杂交,并不断“回交”转育(子一代与优质菜心亲本继续进行杂交),的确能找到不错的后代,但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很难达到100%。后来农科院专家又将菜心与一种白菜杂交,从中找到了1种能让优良不育性很好地保持下去的保持基因,到了1989年,终于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父本自交系的“三系”配套,并繁育出早优1号和2号杂交菜心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但这个不育基因没办法保证百分之百的“不育度”,即,在繁种过程中,仍有一部分会自然授粉,产生的下一代纯度不高,使它的优良品质打了折扣。
怎样才能在“不育度”和“保持性”两方面都做到完美呢?这个难题直到近几年才解决:一种来自萝卜细胞质的雄性不育基因被成功引进了白菜中,杂交菜心也跟着沾了光,获得了百分之百的不育性。这种神奇的被简称为“萝卜质”的不育基因,此前经过科学家们一次次的改良,终于去掉了它易致蔬菜子叶黄化的缺点。
杂交菜心新品种更壮、更整齐
至此,历时40多年的杂交菜心研制才算有了突破性进展,农科院的研究专家也换了好几代。张华说,全新的杂交菜心将在一两年内上市,将有不同的细分品种,可以涵盖早、中、迟种,颜色上也有青绿、绿、黄绿之分,叶形上有尖叶、柳叶、圆叶、椰叶等。
广东的菜心从南宋时即有,现在早、中、迟熟的主要栽培品种加起来已有20多种,不乏优质品种。与它们对比,即将推广的杂交菜心有什么优势?
张华介绍,首先是品相整齐。“整齐不仅仅是指长得一样大,还包括同时开花、成熟”,他说,现在的菜心,一块地里的也有长得快的和慢的,只能靠人工来采,先开花的先采,后开花的后采,一周至10天才能采完。而现在人工生产成本很高,规模化生产要求能将菜心开花时间集中在两三天之中、适合用工业化办法收割,而杂交菜心整齐性好,有可能达到机械化采收要求,“国外很少种叶菜,也有这个不容易机械化的原因”。
另外,杂交菜心的“身体素质”提升了一个档次,也就是“抗性”好,不易生病。在多雨、高温的岭南,菜心易染炭疽病,遇水淹会得软腐病,能少生病,产量也将大大提升。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