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农业转型升级 “智慧农业”带来大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草莓大户吴东良出差外地,他对着手机轻轻一按,远在千里之外的草莓大棚里,喷水管开始“沙沙”地给草莓浇水。
“如果猪饿了拱食槽,自动供料喂养系统就会流出配好的饲料,猪吃饱离开食槽,饲料就会停止供应。”国茂生猪养殖公司的博士毕杰说:“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养猪方式。”
王建坤是建德市钦堂乡蒲田村的种粮户,自从走上“机器换人”的道路后就停不下来。“一台机器干一天的活,5个人都赶不上。”催芽机、育秧机、旋耕机、插种机、收割机,王建坤配置了56台各类机器,连杀虫和施肥也依靠机器。
如何将山区的特色农业效益发挥出来?建德市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一场“智慧农业”的变革正在发生。
草莓浇水可遥控
“有了这套系统,不论我在哪里,都可以遥控操作。”吴东良口中的智能温室大棚操作系统,是建德市2013年投资建设的两个“智慧农业”示范项目之一。
与普通的钢架大棚不同,智能温室大棚由计算机控制遮阳、升温、降温、通风、滴灌等作业的自动化设施,能根据设定的数值向指定手机发送操作提醒,并根据返回的指令进行操作。
“这会是建德草莓种植产业的一次新提升”,作为土生土长的草莓专家,吴东良对智能带来的产业提升充满信心。
养猪交给计算机
在钦堂乡谢田村对面隔溪山湾里,100多个猪棚整齐排列。看得见,进不去。国茂生猪养殖公司总经理骆建军说。“这是封闭式养猪,除了必要的检查,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了计算机。”
全套的环境控制系统,依靠探头对猪场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进行信息采集与控制,实现生猪成长环境的最优化。一套生长性能测定系统,对猪的采食量、排泄量、生长速度等实行全程自动监测,依据数据分析生成最优采食量曲线,自动传输带又把饲料和水送到每个食槽。
监控系统加上高清影像设备,不仅让管理员在监控室里查看生猪情况,还让外来专家通过监控完成会诊。在毕杰博士眼里,智能产业化养殖,是未来禽畜养殖的发展方向。
种田引进物联网
年近50岁的王建坤种了20年的田,2500亩地长期雇员只有19人,加上两口子,平均一人种100多亩。亩产1000斤打底,今年最高能冲亩产1500斤。
除了设备,王建坤还引进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墒情检测,用小型气象站及时采集到温度、湿度、风速、风力、降水量等数据传输给农业部门做分析;虫情测报灯,在夜间吸引昆虫飞扑落入接虫盒,通过定期查看及时发现和预防虫害;5个采集点对田间作物实时监测,通过系统监测图像直接传到建德市农业局和杭州农业专家的手中。“用了这套系统,农作物生了什么病,专家们坐在办公室里放大图像就能帮我诊治。”王建坤说道。
果蔬打造宅配化
傍晚5点,在航头镇大点口村,有袅袅炊烟升起。田野上一排排银灰色的蔬菜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小黄瓜、茭白、甜玉米、蒲瓜、丝瓜、茄子、小尖椒等各式蔬菜。蔬菜采摘下来后被送进瑞德农业的分拣车间包装。第二天中午,它们会出现在义乌、杭州或上海居民的餐桌上。
在瑞德农业科技总经理李英姿看来,“智慧农业”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需要和新型的销售渠道相辅相成。
“一个星期配送一次,一盒蔬菜有七八个品种,重量在8至9斤,收费60元,一年3000元左右,目前公司蔬菜宅配用户已发展到300多户,地域拓展到永康、义乌、温州、杭州、上海等地。”借鉴日本“地产地销”的农业生产销售模式,蔬菜宅配成为瑞德农业产品销售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会员制的认购模式,瑞德农业把现采摘果蔬分包,直接送到会员家中。与经过采摘、包装、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到人们的盘子里的传统销售模式相比,新鲜安全成为瑞德农产品的最大优势,省去了中间商,利润自然也更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