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产生态生活配套保障技术研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发表日期:2014-06-24 02:20AM 阅览次数:
课题组先后收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670份,培育紫花苜蓿、红三叶等牧草新品种4个,新品系6个,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区建立良种繁育田3000亩,人工草地2万亩;建立了不同类型草原放牧利用优化技术与模式,集成适用于荒漠草原区离网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1套,适用于典型草原的饲草收获加工配套机械1套,形成适用于不同类型草原区的饲草加工调制技术3套,编制不同草地碳源碳汇评价技术方法1套,草地碳库评价标准1个,建立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新疆山地草原等生态示范区6个,草地-绵羊、山羊、肉牛、牦牛等示范牧场8个,
此外,课题组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专利7项,新申请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培养研究生10人。
该课题由草原所王育青研究员主持,执行期为 2012年-2016年。主要针对我国牧区草原生态、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围绕“保生态、保生产、保生活”等相关技术,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重点牧区分区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并结合示范区进行推广示范。课题承担单位包括草原所、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康天仑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