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棉花枯萎病,必须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我国棉区幅员辽阔,各地生态条件、耕作栽培制度、种植品种不同,因而在防治策略上应注意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制蔓延、压低并逐步消除为害的目的。
1.严格保护无病区棉花枯萎病的传播是相当迅速的,防止病害传人无病区,对发展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护无病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植物检疫制度,禁止病区种子调人无病区,提倡建立供种基地或留种田,就地繁育无病良种。种子工作要贯彻“四化一供”的方针,不要随意大量调运棉种,在确有必要调、引棉种的情况下,种子部门应与植物检疫部门密切配合,履行种子调拨和检疫手续。病区棉种先要进行消毒处理,经硫酸脱绒后,再用0.2%杀菌剂"402"进行55-60℃温汤浸闷种3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3%的多菌灵胶悬剂冷浸棉籽14小时,以消灭种子内外的病菌,然后在隔离区内试种1年,证明无病再行推广。病区收购或病田采摘的棉花要单收单轧,专车运输,专仓贮藏,棉籽要高温榨油,以防病菌扩散外传。
2.消灭零星病点在认真普查的基础上,切实查清零星病株的位置,及时拔除,就地烧毁。发病棉田的棉籽,要进行高温处理,不作种用。收花后,要组织专人拔除病田棉株,连同枯枝落叶,集中作燃料使用,或在病田里就地烧毁。病田不再连作棉花,长期改种禾谷类作物,力求做到当年发现,当年消灭,扑灭一点,保护一片。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土壤药剂处理,消灭零星病点。药剂消毒前,先拔除病株,将病株四周1 - 2米2内的枯枝落叶拣拾干净,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然后,以病株为中心,将其周围1米2的土壤灌药消毒。目前,能达到或接近铲除效果的药剂及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嗅甲烷将病区土壤翻松,整平,并盖上地膜,每公顷土地用525千克,即10米z用1罐(581克,1磅)澳甲烷熏蒸1520天,最好在夏季高温时实施,效果最好,最早不能早于4月中旬,气温低于20℃以下时将影响效果,熏蒸完后应揭开地膜晾晒-10天,使气体完全释放,否则对棉苗有一定的影响。澳甲烷熏蒸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枯姜病和其他有害生物,包括杂草等。
(2)氯化苦每平方米打孔25个,孔距20厘米,孔深20厘米,每孔注人药液5毫升。施药后,盖土踏实,泼一层水,待10-15天后翻土使残留药气挥发。施用氯化苦灭菌彻底,但成本较高,且有剧毒,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3)澳乙烷每平方米病土用70%二嗅乙烷81-90毫升溶于40-45千克水中(即稀释500倍)灌施,过2周后即可播种。
(4)澳氯丙烷每平方米病土用90毫升的二嗅氯丙烷溶于40.5千克水中(即稀释450倍)灌施。
(5)氨水用含氮16%的农用氨水0.5千克稀释10倍,每平方米病土灌施45千克。
(6)治萎灵(12.5%水杨多菌灵液剂)在棉花初现病症时用200倍液,每株灌100毫升,间隔10-25天再灌根一次,防治效果可达60%一85. 7%。
(7)高锰酸钾用5-10克加60-70℃的热水10千克配成500-1000毫克/千克的药液,将棉种放人其中,随浸随搅拌,水温降至30一4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24小时,即可捞出晾干播种。在棉花3-5片真叶时,取高锰酸钾25克,加水25一30千克,配成800-1000毫克/千克的药液喷第一次,开花时,用30克高锰酸钾加水50一60千克,配成500-600毫克/千克浓度喷施第二次。
以上这些土壤处理药剂不仅对枯萎病有效,对黄萎病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消灭零星黄萎病点和轻病区上也是可行的。
3.控制并压缩轻病区认真贯彻以换茬、换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病田可改种水稻、玉米、谷子和麦类等禾谷类作物,实行轮作换茬。同时要采用无病棉种,提倡建立无病种子田。无病棉种要单收、单晒、单轧、单藏,严防混人带病种子。此外,轻病棉田要施用无病净肥,带菌棉柴、棉饼、棉壳均应妥善处理,一般不宜用来沤肥或喂牲口。病株要及时拔除当柴烧,周围的枯枝、落叶、病棉铃等也要拾净烧毁。病田棉籽不可外调或是用于无病田,应全部进行高温榨油,棉饼经充分腐熟后施于稻田。棉花枯萎病地换茬种薄荷之后再种棉花,可比较长时间地防治枯萎病的发生和发展。
4.彻底改造重病区重病区应采取以种植抗病高产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创造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繁殖侵染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枯萎病和黄萎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实践证明,不抗病的丰产品种,在枯、黄萎病谊病区往往难以显示其优越性,相反地还会因感病而减产,甚至绝收。
目前,我国选育成的抗病、丰产和适应性较广的抗枯萎病品种有86-1号、中棉所12号、豫棉19号、鲁棉研15号等;进人90年代后期转基因抗虫棉大量推广利用,国产抗虫棉对枯萎病的抗性普遍达到抗至高抗水平。
(2)实行轮作换茬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年限虽相当长,但在改种水稻的淹水情况下较易死亡。合理的轮作换茬,特别是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可以显著减轻发病。例如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刘庄大队的重病田,经改种玉米和小麦4年后,枯萎病发病率压低到1写以下,而且消除了死苗现象。此外,油菜压青对棉花枯萎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3)适时播种,净土育苗移栽棉花过早播种,棉苗出上迟缓,易受各种病菌侵染,引起烂种、烂芽,出苗后义易遭寒流侵袭,降低棉苗抗病能力,导致苗期枯萎病的大发生。所以,适时播种也是防治枯萎病,确保全苗的一项措施。此外,采用无病土育苗移栽,也可显著减轻枯萎病的为害。据试验,利用无病土育苗,移栽到枯萎病重病田里,死苗率压低到1.2%,而同一重病田里直播棉花的死苗率高达32. 5%。在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区,可采用大苗壮苗适当迟栽,可有效地推迟枯萎病的发病期,降低发病率。
(4)清洁棉田,加强田间管理枯萎病的病株残体能传播病菌,加重为害,因而注意清洁棉田,对重病田或轻病田都有减少土壤菌源和降低为害的显著效果。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的试验证明,经清洁棉田的发病率为17.4%,未经清洁棉田的发病率达51. 2%,清洁处理可使发病率相对减轻66.0%。
此外,深翻底肥和磷、钾肥,及时排除积水,合理灌溉等措施,都能增强棉株的抗病力,减轻枯、黄萎病的为害。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