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病害的症状及病原

棉苗病害是由真菌或细菌的侵染引起。棉花种子带菌、棉田土壤中的大量病株残体,是苗病的侵染来源,对棉花生产造成主要危害的是各种根部病害。

棉苗根病实际上是多种病原浸染的复合性病害。根病的症状,按棉苗发育时期可分为出苗前的烂籽和烂芽,以及出苗后的烂根和死苗。

(1)烂籽播种以后,种子上和土壤中的病菌如炭疽病、立枯病和红腐病菌,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都会引起烂籽。

(2)烂芽在种子发芽后到出苗以前,土壤里的立枯病、碎倒病和红腐病菌等,会侵害幼根、下胚轴的基部,一导致烂芽。

(3)烂根立枯病、碎倒病和红腐病菌都会引起烂根。立枯病菌引起的是黑色根腐,病斑呈溢缩状;红腐病菌引起的烂根起初是锈色,后叶黑褐色干腐;碎倒病菌引起的烂根是水渍状淡黄色软腐。

(4)死苗出苗后的死苗,以立枯病、炭疽病、碎倒病和红腐病菌为主要病原,其中以立枯病引起的死苗最常见。

苗期根病和叶病的主要病原和症状如下:

1.立枯病棉苗立枯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一般在黄河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整穴棉苗的死亡,使棉田出现缺苗断垄,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Rhizoctonia solani Khun。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籽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叶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