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3个新品种通过审定
近日,云南省农业厅发布了2014年第7号公告,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4年云南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稻、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甘蔗作物新品种65个。我院自主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云粳35号”、“ 云粳38号”、“ 云粳39号”、“云陆140”;小麦新品种“云麦68”、“ 云麦69”;蚕豆新品种“云豆470”;马铃薯新品种“云薯401”、“云薯603”、“云薯801”;油菜新品种“云油33号”;甘蔗新品种“云蔗04-621”、“云蔗05-596”共计13个品种通过审定,占全省通过审定品中的20%。其中,水稻新品种占全省审定的11.8%,小麦新品种占全省审定的100%,蚕豆新品种占全省审定的33.3%,马铃薯新品种占全省审定的33.3%,油菜新品种占全省审定的33.3%,甘蔗新品种占全省审定的66.7%。(附件 审定品种介绍)(审核人:屈云慧)
附件 审定品种介绍
云粳35号
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2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2004年夏季在昆明温室杂交,组合为云粳优5号/合系41号,经6年10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株高90.6厘米,株型好,分蘖力强,亩有效穗28.5万,成穗率83.4%,穗长19.5厘米,穗总粒数141.4粒,穗实粒数115.4粒,结实率82%,千粒重23.3克,落粒性适中,谷粒中长,谷壳黄,无芒。2011年米质检测:糙米率83.9%、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7.0%、粒长5.1mm、长宽比2.0、垩白粒率29%、垩白度2.9%、直链淀粉15.8%、胶稠度60mm、7.0、透明度1级、水分11.6%,达国标优质三级标准。全生育期174.9天,2011年抗性鉴定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试点无重病记载。
产量表现:参加2011-2012年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2.6千克、比对照增2.05%、增产点率63.2%,玉溪、澜沧、弥渡和保山点两年都比对照增产,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的有宜良、泸西和腾冲点。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1.2千克、比对照增产5.66%、增产点率100%。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500-1800米的地区种植,在稻瘟病高发区慎用。
云粳38号
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0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5年夏在昆明温室杂交配组,组合为云粳17号/云粳16号,经6年8代选育而成,2010年定名为云粳38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株高92厘米,株型好,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26.0万,穗总粒数130.3粒,穗实粒数106.1粒,结实率81.42%,千粒重24.7克,落粒性适中。熟色好,谷壳黄色,无芒,稻米外观品质较好,2011年米质检测:出糙率83.8%、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4.6%、粒长5.1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50%、垩白度3.0%、直链淀粉16.6%、胶稠度80mm、碱消值6.8级、透明度1级,水分12.0%。全生育期189.3天,耐肥力较强,抗倒伏,2011年接种鉴定中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武定穗瘟重。耐寒性较强。
产量表现:参加2011-2012年云南省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5千克,比对照增产21.2%、增产点次率86.67%,两年都比对照增产的点有昭通、会泽、麒麟、寻甸和大理,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的点有武定,永胜点两年平均比对照减产0.49%。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7.8千克、比对照增产7.09%、增产点率75.0%、大理点减产16.22%。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800-2200米地区种植。
云粳39号
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1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3年冬季在海南选用合系41号作母本,云粳20号作父本杂交,经6年12代选育而成,2010年定名为云粳39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株高100.8厘米,全生育期177.8天,分蘖力强。亩有效穗29.48万、穗长20.3厘米、穗总粒数138.8粒、穗实粒数111.5粒、千粒重24.95克、落粒性适中,谷粒细长,谷壳黄,无芒。2012年米质检测:糙米率85.3%、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2.4%、粒长6mm、长宽比2.5、垩白粒率12%、垩白度1.3%、直链淀粉16.4%、胶稠度80mm、硷消值6.8、透明度2级、水分11.3%,达国标优质二级标准。2012抗性鉴定中抗稻瘟病(5级)、抗白叶枯病(3级),试点无重病记载。
产量表现:参加2011-2012年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6千克、比对照增产7.90%、增产点次率66.7%,麒麟、楚雄、玉溪、澜沧、弥渡、隆阳和腾冲点两年都比对照增产,宜良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5千克、比对照增5.06%,增产点率80%,隆阳减产39.94%。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500-1850米的地区种植。
云陆140
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30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砚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2年在三亚杂交、回交,组合“滇粳优1号/B6144F-MR-6//滇粳优1号”,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陆稻,株高101.5厘米,株型紧凑,亩有效穗10.94万,穗总粒数119.5粒,穗实粒数84.1粒,结实率70.37%,千粒重28.9克,落粒性较好。2012年米质检测:糙米率84.7%、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3.0%、粒长5.7mm、长宽比2.0、垩白粒率30%、垩白度2.7%、直链淀粉16.0%、胶稠度88mm、硷消值5.5、透明度2级、水分11.9%,达国标优质三级标准。全生育期133天,2011年接种鉴定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试点无重病记载。
产量表现:参加2011-2012年云南省陆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30.1千克,比对照增产17.82%,增产点次率60%,在各点表现稳产较丰产。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6.5千克、比对照增产15.96%,增产点率80%,澜沧比对照减产70.2%。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900-1400米陆稻区域种植。
云麦68
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4001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96年用本所的高代材料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组合:932-625/822-16-7-3。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170天,比对照云麦57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株高90.7厘米,方形穗,顶芒,白壳,白粒,硬质;基本苗16.0万/亩,最高分蘖45.5万/亩,有效穗24.8万/亩,穗粒数46粒,千粒重42.0克。籽粒饱满,熟相中等,易落粒。田间抗性:条锈、白粉病最重点4级,耐寒、耐旱、抗倒伏。2010年品质检测:容重826克/升,蛋白质10.83%,湿面筋20.3%,沉降值15.5毫升,吸水率65.8 %,稳定时间1.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2EU,拉伸面积10.8平方厘米,延伸性128毫米,硬度指数71.9。2010年条锈病接种鉴定:成株期感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云南省田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99.8千克,居第1位,较对照云麦57增产4.4 %,增产点率63.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2千克,较对照云麦57增产5.4 %,增产点率80%。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00米—2400米田麦地区种植。
云麦69
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4002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杂交选育而成。组合:云麦42/陕623。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168天,比对照云麦42晚熟3天,比对照宜麦一号晚熟6天。幼苗半匍匐,株高91.0厘米,方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硬质;基本苗14.9万/亩,最高分蘖43.2万/亩,有效穗19.0万/亩,穗粒数35粒,千粒重46.0克。籽粒饱满,熟相好,易落粒。田间抗性:条锈最重点2级、白粉病最重点3级,耐寒、耐旱、抗倒伏。2010年品质检测:容重800克/升,蛋白质16.10%,湿面筋34.5%,沉降值29.5毫升,吸水率72.7 %,稳定时间1.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0EU,拉伸面积12.0平方厘米,延伸性155毫米,硬度指数71.9。2010年条锈病接种鉴定:成株期感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云南省地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85.2千克,居第3位,较云麦42(CK1)增产11.1 %,增产点率77.8%。较宜麦一号(CK2)增产2.4%,增产点率61.1%。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5.4千克,较对照宜麦一号增产55.9%,增产点率100%。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200米—2100米旱地麦地区种植。
云豆470
审定编号:滇审蚕豆2014002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云豆470”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杂交育种的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亲本来源:母本是8462,父本是从云南省地方资源中获得的优异变源材料“8137”。
特征特性:属中熟、中粒型;播种至开花天数94天,成熟期为 185天,后期生育进程快,百粒重97.3g。中矮杆株型、幼苗分枝直立、株型紧凑(分枝角度小于40度)。花冠色素浅,花器结构为稀有的闭花授精类型。叶色粉绿、叶形卵形卵圆;茎枝数3.6枝、有效枝2.6枝;荚型中等,荚长 6.93cm、荚宽1.81cm。 籽粒种皮白色、种脐为淡绿色,干籽粒均匀度较好。单株荚数7.9荚、单荚粒数1.80粒、单株产量15.6g、干籽粒产量236.9kg/亩。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豆类病理室鉴定:锈病抗性为感(S),对照为高感(HS)。200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测定:粗蛋白含量23.7%、淀粉含量39.95%、单宁0.74%
产量表现:2003-2006年区域试验在蚕豆主产区,海拔1650-2380米的8个试点进行。结果:参试品系的产量与CK1、CK2比较均未获得显著增产,但“94-470”小区平均产量为4310.90g/区,产量居第2位(除了2个对照外)。经分析,参试品系中,稳产性最好的是94-470,变异度指数最低(稳定系数10.3)。94-470产量居前2位的试点是昆明、陆良、师宗、弥度,并且在昆明、陆良、师宗、弥度试点的产量与CK比较增产显著。
适宜区域:适宜于云南省海拔1600-2400米的豆作区种植。
云薯401
审定编号:滇审马铃薯2014001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昭通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研究所、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1年6月配制杂交组合3258×白花大西洋,2003年68株进入单株选种圃,其中编号S03-259因抗晚疫病、综合性状优良入选,2006年S03-259在六哨和撒营盘分别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9-2010年S03-259参加昭通市马铃薯区域试验,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2天,植株中等,株型半直立,长势中等,茎无色,茎杆细,茎翼微波状,叶绿色,复叶小,小叶密集度中等,小叶大小中等,叶缘平整,开花繁茂,花冠大,花冠紫红色,柱头无裂,花药橙色。块茎长形,白皮白肉,光滑,芽眼浅、少、淡粉色。2011年抗病性鉴定抗晚疫病、感轻花叶病毒病和重花叶病毒病。品质检测:总淀粉含量19.58%、维生素C含量25.7mg/100g、蛋白质含量2.09%、还原糖含量0.15%、水分78.4%。
产量表现:参加2011-2012年云南省春作马铃薯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284.7千克,比合作88增产37.22%,比云薯201增产64.86%。2013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亩产2032.7千克、比对照增产51.70%、增产点率100%。其中宁蒗点比会-2增产57.9%,剑川点比合作88增产50.6%,会泽点比合作88增产77.8%,迪庆点比中甸红增产37.5%。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云薯603
审定编号:滇审马铃薯2014002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1年3月配制杂交组合昆引6号×转心乌,2005年进入S03特色品比Ⅱ场圃,2006年该品系分别在两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寻甸(海拔2500m)和禄劝(海拔2200m)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同时繁种。
特征特性:生育期112天,株高为77厘米,茎粗1.2?,茎杆深紫色,叶浓绿色,茎翼波形,复叶中等大小;花冠近五边形,白色背面淡紫,大小中等,花药畸形,开花性中等。幼芽中等大小,幼芽基部窄圆柱形红紫色。结薯集中,薯形扁圆形,形好,麻皮,芽眼浅,块茎芽眼少、红色,红皮白肉维管束红色,有时维管束内薯肉微红。商品薯率85.8%。蒸食品质中上。水比重法测定鲜薯淀粉含量18.9%。2011年抗病性鉴定抗晚疫病、感轻花叶病毒病和重花叶病毒病。品质检测:总淀粉含量15.77%、维生素C含量19.3mg/100g、蛋白质含量2.66%、还原糖含量0.41%、水分75.1%。
产量表现:参加2011-2012年云南省春作马铃薯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60.1千克、比合作88增产17.73%,比云薯201增产41.44%。2013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亩产1582.4千克、比对照增产18.10%、增产点率75%。其中宁蒗点较对照会-2增产47.4%,会泽点较对照合作88增产9.6%,迪庆点较对照中甸红增产31.3%,剑川点较对照合作88减产37.9%。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云薯801
审定编号:滇特(曲靖)审马铃薯2014001号
申请单位: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云薯801(B71.74.39.10作母本、SERRANA-INTA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是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与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72.2cm,叶片绿色,茎杆绿色,花冠紫色,花繁茂性为少花,生育期92天。结薯集中,块茎大小整齐;薯形为椭圆形,表皮粗糙,皮色为淡黄色、芽眼红色、肉色为乳白色。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验:蛋白质含量2.28%、维生素18.7mg/100g、还原糖0.203%、干物质24.5%、总淀粉16.82%。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抗性鉴定结果:高抗晚疫病,中感x病毒病,感y病毒病。
产量表现:三年区试产量平均亩产2136千克,排名第一位,比米拉增产681千克,增46.75%;比合作88号增产712千克,增50.1%。
适宜区域:曲靖市海拔1900-2600米大春马铃薯区域。
云油33号
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4001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
品种来源:(H97-21 X Stellar )X H166杂交后代的单株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培养后代系选育成。
特征特性:属早熟甘蓝型油菜常规“双低”品种。全生育期179天,幼苗直立,苗期生长旺盛,基叶为肾型,叶色浓绿,平均株高186.77cm,有效分枝8.29个,单株有效角果280.02角,每角粒数19.88粒,千粒重4.23g。抗倒伏性较强;抗病毒病,高抗白锈病。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14.95umol/g,含油量45.44%。
产量表现:两年产量平均结果,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6.8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9个试点18个点次14增4减,平均亩产253.29?。
适宜区域:适于省内油菜主要产区(海拔800-2400米)应用。
云蔗04-621
审定编号:滇审甘蔗2014001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云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杂交组合为云蔗89-7×崖城84-125。选育方法为杂交育种。
特征特性:中至中大茎种,株型微散,生势强,节间圆筒形,节间蜡粉中等,蔗茎未曝光前黄绿色,曝光后褐色,有少量生长裂缝,无气根,有少量木栓条,芽体卵圆形,芽尖及生长带,根点2-3列,芽沟不明显,叶姿挺直,叶片清秀,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退化,57号毛群数量中等,叶鞘包茎程度中等,无空心,无蒲心。
产量表现:中熟、高产高糖品种。平均蔗糖分14.59%(11月-次年3月份),11月-1月平均蔗糖分为13.70%,表现出较好的早中熟特征;平均蔗茎产量为5830kg?亩,较CK1(新台糖22号)增产6.1%,较CK2(新台糖10或桂糖11)增产24.0%;平均含糖量850kg/亩,较CK1增产1.9%,较CK2增产23.6%。
适宜区域:适宜在800-1200海拔,蔗区肥力中等以上水浇地或旱地种植。
云蔗05-596
审定编号:滇审甘蔗2014002号
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滇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杂交组合为ROC10×云瑞03-394。选育方法为杂交育种。
特征特性:中大茎,节间圆筒形,节间长度中等,茎皮不曝光黄绿色,曝光后灰紫色,节间蜡粉多,根点2-3行排列较规则,芽五角形,芽体大小中等,芽尖刚及生长带,芽沟不明显;株丛直立紧凑,叶姿挺直,脱叶性中等,57号毛群中等;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三角形;无气根、无空心、无蒲心。
产量表现:中晚熟、中高产、高糖品种。两新一宿品种比较试验蔗茎单产8806kg?亩,分别较对照ROC10和粤糖93-159增产17.5%和49.4%;全期(11月-次年3月份)平均蔗糖分15.24%,略低于两对照,11月至1月平均蔗糖分15.88%,峰植蔗糖分17.14%。云南省第十一轮区试24次新宿品比试验和5次生产试验的全期(11月-次年3月份)平均蔗糖分略低于两对照,12月-3月平均蔗糖分为15.32%,峰值蔗糖分高达18%以上,表现出较好的中晚熟特征;在水田、旱地单位面积平均单产略低于CK1(ROC22),较CK2(桂糖11或ROC10)增产约5%,表现出较好的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
适宜区域:适宜在德宏、保山、临沧、勐海等蔗区中等以上肥力的水田、坝地和有灌溉条件的坡地、台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