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安致力打击食品犯罪 9类食物可识别真假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18日从山东省公安厅召开的打击食品犯罪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7月至今,山东省公安机关已侦办食品犯罪案件五千余起,为山东省人民的食品安全问题开辟了一片绿色天空。

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任建军介绍,截至目前,省公安厅和全省17个市公安局已全部设立了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支队,88个县级公安机关设立了食药环侦大队,全省“食品警察”由2013年的260余人增加至530余人,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专业化打击体系和全省统一、规范、有序的打击食品犯罪工作模式。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专业打击、主动打击,下猛药、出重拳,相继开展了打击制售“毒豆芽”犯罪破案会战、假劣熟肉制品专项打击行动、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保障“两节”饮食用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多轮次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清除了一大批有毒有害的“黑心食品”。济南公安机关破获王某某等制售瘦肉精猪肉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端掉了一处制售瘦肉精猪肉的“黑窝点”。青岛公安机关破获孙某某等销售巴西走私牛肉案,斩断了一条涉及多省销售巴西牛肉的“黑通道”。威海公安机关破获颜某某等制售有毒有害豆芽案,捣毁22个生产窝点,4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移送起诉。临沂公安机关连续侦破4起制售有毒有害腐竹案,现场查扣“毒腐竹”350吨。

专项行动期间,省公安厅立足“指导协调解难,服务基层实战”,选定了9家具备相关资质的食品鉴定机构,建立了涉案食品鉴定“绿色通道”。依托“警务云”平台开发了“委托申报系统”,基层网上申报、市局审批、省厅监督、直接送检“一条龙”,破解了制约办案的“瓶颈”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建立重大疑难案件会商机制,联合出台了《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座谈会议纪要》,在全省组建了一支52人的食品安全专家库,为全省办理食品犯罪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适用保障和专家意见支持。

“打击食品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与食药监、农业等部门协作配合,健全社会联动机制,形成打击食品犯罪合力,保卫餐桌安全才能取得实效。”任建军告诉记者。为此,全省公安和行政监管部门建立了检打联动工作机制,与食品药品领域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深度挖掘犯罪线索。去年9月份,根据全省行政监管部门、卫生部门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中发现的线索,进行分类汇总、梳理研判、集中打击,共侦破食品犯罪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0余名。

据了解,山东公安机关将把打击重拳贯穿于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餐饮消费的全过程,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假劣包装类食品和学校周边假劣“小零食”线索进行集中摸排,重点打击非法生产问题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切实维护全省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相关资料

警方发布食品犯罪典型问题 解析9类食物的识假方法

生鲜肉

主要是在猪、牛、羊养殖、屠宰过程中非法使用、注射禁用的“瘦肉精”药物;一定区域内的私屠滥宰、注水问题较为普遍;在加工过程中,用鸡肉、鸭肉甚至狐狸肉,加上粘合剂、保水剂,制售假劣羊肉片等问题。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应查看检疫合格证明。同时,注过水的猪、牛、羊肉挤压时易出水,阳光下肉面发亮,肉色发白。注射过沙丁胺醇的猪肉肉色鲜亮,稍微有发粘的感觉。价格较低、肉色发亮的羊肉也要引起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