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选育与耐密品种
高密度选育与耐密品种
在网上学习查找几篇关于密度的文章,了解一下高密度选育与耐密品种这二个方面的内容,其实高密度是选育资源的一手段,通增加密度让资源表现不适与暴露出缺点,从而淘汰不良性状,而使对环境抵抗能力强的优良材料得以表现与保存,用专家的话说就是选抗逆性,在组配杂交种时由于亲本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强,从而提高品种的稳定适应性。耐密品种则是说选育出的品种与当前的品种相对比,更适合较高的密度,高于1000株/亩或者更多。
这里面就有个辨证的关系,就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创制、选育的资源不一定耐密品种,因为高密度这种选择的手段可用于适合于密植的资源,也可用于不适合密植的资源的选择,如有些稀植大穗的材料也可以利用高密度手段选择,从中选择出抗逆强的资源,然后利用这个资源组成的品种可能就不适合稀植。相反一个适合于密植又采用高密度选择的资源就有可能成为耐密品种。
当然我个人更顷向把资源在高密度下选育,然后组配成耐密品种称为高密度育种,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结,一味地在这个字面上徘徊意义不大,只要是按照张老师说的增加选系的密度,品系鉴定时相应增加株数就可以了。
前天与群中山东-育种赵老师聊高密度选育,其中有个信息就是在万株的高密度下选系,能得以表现优良性状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株高较高的,这个现象可以理解,由于群内的竞争,单株必然为获得更大的空间而向上发展,以争得更多的光照,从而导致植株更加高大,一些较矮的植株根本没法生存,表现性状不良或是空秆。同时我们在构成基础设计时也采用杂种优势较强的模式来组建,从利后代更强健的个体,这些都有可能使入选的材料越来越高大。
但大家都知道未来的玉米品种是矮秆、早熟、耐密植、籽粒脱水快、宜机收的特点,华美1号就是这样,其株高220CM,只是比我们的自交系稍高些。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知道了高密度的好处,也这样做了,但要确实通过有利于促进株高增高的高密选择后又要在品种中把株高降下来,这个不太好办,单从选择角度有些难。
山东育种的观点是组建的群的资源构成对后代的株高的高低起关键作用,我也同意这个想法,那什么样的资源才具备这样的性状啊?个人私下认为节间长叶片数少及穗下节数下的材料可能会利于这个方面,其中这个模式在德美亚1、2品种中表现的最有代表性,如德美亚2母的节间长,叶片数较少,父本的穗位低,穗下节数少,二都相互作用就基本上实现了株高相对较低的设计,尽管可能也没有华美一号说明书介绍的那样低,但也挺好的了。所以在通过高密度创制、选育资源时要选先有所考虑,尽可能满足这样的设计需求。
未来高密度的情况下,节间长是增加群体密度的根本,节间短的矮源可能是高密度的阻力,不建议采用。
上述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全文发表在搜狐博客:长胡子的植物http://jly710313.blog.sohu.com/
全文首先发于Thinkseed种业交流群中,群号145661404,欢迎更多的朋友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