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项成果荣获中国农科院2014年度科技成果奖
发表日期:2014-06-18 02:25AM 阅览次数: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冯书堂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际首例小型猪近交系研究与鉴定”成果被授予特等奖。该成果历时10年,攻克了猪近交系后代畸形率高、弱仔率高、成活率低等三大阶段性难题,育成世界首例近交系猪,揭示了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遗传规律,创新了猪近交系全基因组水平验证策略及手段,首次提出近交系品种鉴定标准,并创建了猪近交系异体皮肤移植鉴定方法,已累计向70多家单位提供实验用近交系猪上千头,在实验动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在人类疾病模型、新药鉴定、食品安全、异种器官移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特产研究所杨福合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库建设与创新利用”系统开展了我国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整合整理,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特种经济动物基因库,在遗传资源规范性评价、创新利用及数据实物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产研究所闫喜军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毛皮动物犬瘟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首次系统完成了我国毛皮动物犬瘟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疫苗株和野毒株鉴别检测技术,研制了安全有效的活疫苗产品,在养殖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逄焕成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了盐碱地水盐时空运移动态调控规律,创新了“上膜下秸”控抑盐增产等盐碱地快速高效改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出土壤调理剂等适用新产品与配套机具,在西北沿黄灌区累计推广1154万亩。油料研究所黄凤洪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非食用油脂资源生物柴油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了原料广适的生物柴油高效转化技术瓶颈,研制出生物柴油固体催化剂,建立了以小桐子和光皮树等非食用油料、含高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成分复杂的废弃油脂等为原料的转化新工艺,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农业信息研究所许世卫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先进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设备(农信采)的研制与应用”创新了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传输、智能处理等技术,研发了先进的专用设备,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应用,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信息采集与预测预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这5项成果荣获2014年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此外,油料作物研究所李云昌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大地55的选育与利用”等14项成果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