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溆浦县全力以赴打好“种子牌”

2013年8月,溆浦县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重要基地。2014年,全县计划落实制种面积3.5万亩,实现种子产量达820万公斤,产值实现1.14亿元。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杂交水稻制种作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地理、气候、技术等优势,科学规划,落实措施,全力以赴打好“种子牌”,力争做大做强种子产业。
一 、组织保障措施给力。今年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蒙汉任总顾问、县长李卫林为组长的溆浦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协调领导小组,积极鼓励农户实现土地流转,落实为民惠农政策,按照高标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原则,做大扶强,严把准入门槛,扶优汰劣,扶持一批实力强、诚信高的如绿丰种业为代表的种子生产企业9家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出台了多项支持种子生产的政策措施,并把种子产业列入了溆浦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发挥溆浦制种优势,把杂交水稻制种工程作为推进溆浦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之一,让种子产业成为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地布局科学合理。按照“产业化发展,集中连片建设和区域化布局相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农业部门对黄茅园、桥江、油洋、谭家湾、水东、岩家垅、双井、祖市殿等8个主要制种乡镇,按功能进行划分,科学规划布局。建立了以黄茅园镇等较高海拔区域为核心三系杂交制种基地;以渡头坝灌区等较低海拔溪谷平原为重点区的两系杂交制种基地,建立以深子湖水库冷水资源为依托的200亩亲本繁育基地。
三、生产技术完善成熟。四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多年培训,造就了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制种农户和农业技术人才。结合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目前,全县能有效贯彻执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标准,合理安排生产,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185人;能够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制定本区域的制种生产规划,制定并推广适合当地的高产制种技术,稳妥控制田间质量,熟练掌握制种全程技术的农民3200多人。
四、“四化”生产发展迅速。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种业发展要求,2014年,省农业厅、市政府将该县两系制种基地核心区桥江基地作为“厅、市共建杂交水稻制种标准示范园”。在桥江基地生产的湖南澳普隆种业公司投资320万元,修建加工仓库1200平方米,配备插秧机、机动喷雾器、犁田机、种子精选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41台(套)。初步实行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械加工包装等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时加快对基地田型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合机械化作业。据统计,全县制种基地有大中型耕整机63台、小型犁田机1216台、小型耙田机1365台、插秧机304台、机动喷雾器217台、喷雾器2542台、收割机58台,机械化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五、监督管理规范有序。农业部门有一支能吃苦、素质高、作风硬的种子管理队伍,长期负责制种基地的监督管理。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种子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实行行政准入,规范经营秩序,依法打击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严格规划生产区域。科学合理划分生产区域,原则上做到“一村一公司”,“一村一品种”,确保隔离安全。三是加强种子生产、收储监管。强化生产过程监督,在播种期、苗期、授粉期等关键生产时期开展田间质量专项检查,确保种子质量。督促种子生产企业及个人遵守制种合同,督促企业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种子及时收购且做到“全产全收”,及时组织协调、协商解决纠纷,保护农民和企业的正当利益。 (第一农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