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优质珍贵毛皮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不同生态区优质珍贵毛皮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据了解,该项目于2009年启动,由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牵头,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东北林业大学、北华大学等7个协作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在育种、繁殖、饲料营养、疫病防控、产品加工等领域均有重大创新。据项目的首席专家、特产所所长杨福合介绍,通过该计划培育了“明华黑水貂”新品种,提出了适合我国饲料条件和饲养环境的“水貂、蓝狐营养需要量”,明确了不同生理时期各项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改变了我国水貂、蓝狐长期无营养标准可依的局面;研制出了“水貂高寒地区笼舍”和“蓝狐冷冻精液稀释液”配方。该项目技术成果在吉林、山东、黑龙江、河北、辽宁等不同生态区域208个养殖厂区进行推广示范,使优质水貂幼仔成活率提高13.3%,优质蓝狐仔狐成活率提高12%,水貂、银狐饲料利用率提高8%,蓝狐饲料利用率提高15.6%;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使得新增产值达到10.33亿元,增加就业58万人,节约生产成本2.58亿元。
该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促进了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本行业的科技进步,使我国水貂、蓝狐、银狐饲养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8-12年;对提高貂、狐健康养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