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为害症状: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5-6叶期可显症,首先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发生规律:玉米粗缩病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苗期感病性最强。该病属于昆虫传播病害,病毒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经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一旦得毒便终生带毒。该病毒可在多年生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等传毒介体上越冬。毒源、介体、玉米感病品种是玉米粗缩病发生的3个必要条件。一是毒源量:多年生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植物,因此管理粗放、杂草多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二是玉米品种抗病性:目前种植的大部分品种对病毒病中感或高感,抗病品种很少,高抗品种更少。因此,一旦传毒介体增多,就会促进该病发生流行。三是玉米栽培模式:玉米不同生育期感病程度差异较大,感病越早,病情越重。
防治措施:对该病的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是栽培管理措施。(1)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可以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2)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二是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2)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对减轻病害有一定作用。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加水喷雾,全面防治田埂、地头、沟边杂草上的灰飞虱和蚜虫。玉米三叶期及时用氧化乐果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预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不理想时,用25%吗啉胍·锌可溶性粉剂或菌毒清喷雾治疗,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3)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5%硫铜·烷基·烷醇乳油进行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