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健
发表日期:2014-06-12 01:25AM 阅览次数:
社会资源积极下乡
今年上半年,社会各界流向农业的资源不断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力度更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在这一政策支持下,工商资本积极下乡。数据显示,全国流入工商企业耕地面积已达4000万亩。
金融资本进入农业的渠道更多。随着当前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推进,针对农业生产的金融创新不断增加。中信信托在安徽宿州、山东青州开展的土地信托项目已进入具体操作阶段;洛阳伊川成立了全国首家土地银行;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产品已开始试点实施。金融资本进入农业的通道更加顺畅,农业与金融的联系更加紧密。
保险(放心保)对农业发展的支撑更强。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巨灾保险已在云南和深圳开展试点,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前期创新的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进入推广阶段,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将承担更多保费补贴,有效提升地方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日益体现。
规模农业快速发展
受土地流转不断加快的影响,我国规模农业经营者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全国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98万户,在农业生产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重要。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三方面影响:
土地收益进一步提升。研究显示,种粮大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25%以上。据统计,吉林延边州家庭农场粮食单产高出全州平均值20%左右,每公顷耕地收益比小型家庭农户增加1000-3000元。
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更紧。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规模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繁荣。数据显示,我国农贸市场数量已达到约2.5万家,其中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达2100个,成交总额达2.63万亿元。
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关联性更强。规模农业的迅速发展,使一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够联系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
服务主体丰富多元
现代农业分工更细,专业化要求更高,有力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年初以来,我国农业服务主体的发展呈现新的特征。
数量快速增加。以农机服务为例,目前全国共有农机合作社3.8万家,农机专业户超过520万个,农机总动力达10.6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9%。
种类不断丰富。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供应、生产、销售、加工、储运、科技等服务提供组织为主体,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囊括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产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据悉,国家将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为手段,创新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以农机作业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为重点,创新“花钱买服务”机制;加快经营性服务组织的发展,有力促进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随着国家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进一步明确态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资源将逐步取代国家转移支付,成为农业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规模农业将逐步取代传统散小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分工合作将逐步取代单一主体生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