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或推动农村重建
在坦桑尼亚Kiroka,参与粮农组织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的一位农民正在检查他的水稻作物。
2014年6月6日,罗马 - 世界农业向“气候智能型” 的转变不仅有利于防止未来出现粮食安全危机,而且有望推动饥饿和贫困现象最普遍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农业重建,粮农组织新近发布的一份出版物指出。
根据今天发布的《粮农组织气候智能型农业成功案例》一书,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说明促进农村社区的抗灾力和适应力对于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报告明确指出的那样,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日趋频繁的情况将在未来给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力造成直接和不利的影响。发展中世界的贫困农业人口尤其面临威胁。
然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迫切需要同时提供了一个机会,即改变粮食系统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促进减贫和经济增长,该出版物还指出。
粮农组织的这份文件通过来自世界各地开展的“气候智能型农业”案例研究,说明许多农村社区已经成功过渡到更加适应全球变暖苛刻条件的新型耕作方式。
“向气候智能型农业的转变不仅能够帮助农民避免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提供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而且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和家庭收入,从而使社区变得更强健和更具复原力,”粮农组织副总干事海伦娜·塞梅多说。
“我们再不能将粮食安全的未来与自然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分离开来,因为它们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的应对措施也必须考虑这一点,”她补充说。
气候智能型农业
粮农组织努力推广的气候智能型农业模式旨在实现三个总体目标:
以可持续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收入。帮助农村社区和农民更好地适应并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或消除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各地农民争取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取决于当地的具体情况。
粮农组织帮助改变现状
粮农组织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方的伙伴开展合作,协助他们制定经过当地测试并适用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乞力马扎罗山区,本组织与农户合作,重新启动一个被称为“Kihamba”的有着800年历史的农林复合系统;该系统供养着这个非洲农村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为大约一亿人提供生计。
Kihamba是一种类似于原始热带山地森林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常年供应种类丰富的食物,维护地下水的健康以及提供其他环境服务。
同时,在中国实施的一个项目是向牦牛养殖者提供新的知识和工具,帮助恢复退化的草场,提高其畜群的效率和生产力,同时封存大气中的碳。
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粮农组织正致力于促进玉米、马铃薯和藜麦等地方品种的保护,每个品种都是在特定的气候和海拔条件下,经过几个世纪培育出来的。确保作物和动物的广泛生物多样性将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
《粮农组织气候智能型农业成功案例》还包括其他案例研究:
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农民在实地的田间学校一起劳动,帮助确定和开发适合当地条件的抗灾害和气候智能型农业系统。在印度实施的一个项目致力于发掘妇女的潜力来推动社会变革,从而促进气候智能型农作方法。在尼加拉瓜开展的一项计划支持沿海社区制定自己的自然资源管理方案和农村发展战略,以扭转环境退化趋势并提高他们的抗灾能力。在马拉维、越南和赞比亚,帮助决策人员制定以促进和支持气候智能型农业为目标的国家政策。尼日利亚项目帮助采用新型肥料技术,而乌干达项目则致力于在卡盖拉河流域采用土地利用管理的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