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致富“聚宝棚”―甘肃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纪实
“一般情况下,一座蔬菜大棚年收入2万元没问题。赶上好时节,一座棚能收入3万多元,我们手头宽裕多了。”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村民张宗国这些年切实尝到了发展日光温室的甜头。他说,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日光温室,不少菜农开上了私家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武威市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等富民产业,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4.4万亩、总产量达到230.6万吨、产值达到39.2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37.7%。蔬菜规模、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成为我省重要的商品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和国家“西菜东运”生产基地。
政策扶持助推产业发展“2010年5月,我贷了8万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建了两座60米长的大棚种植西红柿,两座棚每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凉州区吴家井乡四方墩村八组村民梁云说,自从种上蔬菜大棚,他家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不但把欠亲朋好友的账还了,家里还换上了新家具、电器,买上了农用车。“日光温室真是一座‘聚宝棚’!”梁云笑着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设施农牧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跨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实现与全省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产业作为全市农业工作重点。
将设施农牧业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市、县、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采取GPS定位、市县两级核查验收等方式严格考核验收, 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任免奖惩挂钩,各县区、乡镇、部门已有多名干部因发展业绩突出受到提拔重用,极大地激励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我市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力争取国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重点支持设施农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创新农民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设施农牧业产权、林权、房屋产权等农村抵押贷款方式,2013年全市发放“双业”贷款51.6亿元、“双联”贷款12.7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双业”贷款98.47亿元。有力解决了设施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凉州区、民勤县井泉灌区、古浪县黄灌区、天祝县金强川区精细蔬菜,沿山冷凉灌区设施果品、食用菌,民勤县湖区、凉州区沿沙区西甜瓜,古浪县黄羊川、天祝县金强川绿色高原夏菜等优势产区。蔬菜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乡镇达到12个、设施蔬菜千亩以上乡镇41个;建成千亩以上日光温室连片示范基地21个,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22个,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已显雏形。
科技服务增强支撑能力张罗年是凉州区羊下坝镇五沟村的农技员。4年前的初冬,市农广校“阳光工程”科技培训班办到村头,张罗年放弃城里的装潢活计,回家参加了大棚蔬菜种植科技培训班。现在,他是村里的农技员,他把自家的大棚当作示范基地,手把手教村民们科学种植西红柿,实现了致富梦想。
近年来,我市严格实行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服务,通过选派科技副乡镇长、特派员、村级助理员和考录乡镇农技人员等方式,加强基层技术服务力量,形成市级技术人员包县区、包区域,县区技术人员包乡镇、包村组,乡镇技术人员、村级科技助理员包村组、包农户的多层次服务网络,实现了技术服务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集成推广日光温室标准化栽培、立体栽培、暖棚养殖“五良”配套、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技术。
2013年,全市各级农技单位组织安排新型日光温室结构、配比优化施肥、连茬栽培、智能化肥水耦合、温室立体栽培等核心技术试验示范50多项次,引进试验瓜菜新品种360多个,鼓励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成工厂化育苗中心26个,年产优质种苗8000多万株,温室种苗优质化率达到90%以上。
主体培育推进产业化经营“合作社是我们瓜农的主心骨,有了合作社,产销不用愁。”民勤县收成乡天成村1社瓜农朱德明说,合作社给瓜农引进推荐好品种,提供技术服务,组织统一销售,规模大了,产品价格也高了。记者了解到,至2013年底,我市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448家,带动农户17.1万户,占农户总户数的47.2%,其中果蔬类达到383个。
围绕发展主体生产模式,我市还着力引进和培育瓜菜保鲜加工及果品加工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0家;果蔬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黄羊工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武威工业园区、民勤城东工业集聚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骨干批发市场改造、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搭建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新建续建商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27个。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与北京、新疆、广东等地20多个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区,外销量达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