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纤维品质相关基础研究获突破实现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与科学目标的高度统一

本网讯 日前,从国家“973”计划“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改良项目研究进展研讨会”上获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喻树迅院士领衔的棉花纤维品质项目团队,经过连续10年的协同攻关,在棉花纤维发育、品质形成与分子改良等方面取得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大大提升了我国棉花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针对我国棉花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科技部自2004年以来,通过 “973”计划,分别就“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改良”和“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研究及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分子改良”分2期连续立项支持。项目团队先后发现了乙烯可促进棉纤维细胞伸长、超长链脂肪酸在转录组水平可调节乙烯生物合成与释放和调控纤维发育,以及生长素可促进纤维细胞起始并提高皮棉产量的分子机制,相继探明了以乙烯为中心的棉纤维伸长信号通路(COBP),而且在国际上率先完成D基因组草图绘制和A基因组测序,建立了棉花纤维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方法并构建了纤维发育密切相关的235个差异显示蛋白表达谱,建立了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高效外源基因功能验证平台和棉花分子聚合育种体系,成功将海岛棉优质基因转移到陆地棉中,获得一批高强优质纤维材料,并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国审优质棉新品种“中棉所70”和“农大棉13号”、“慈杂6号”等一批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10年来,项目团队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植物细胞》(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一批有影响的论文,共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8项,省部级奖励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名科学家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科学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名科学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创新研究队伍。

据介绍,随着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未来棉花产业将施行“东移、西进、北上”的重大战略转移,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耐盐碱等新品种成为新的需求方向。项目团队表示,要继续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深入系统开展相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棉花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