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深山科技风 今后怎么刮?——海南科技副乡镇长中西部挂职引发的

←专家到屯昌指导农户对付虫害。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保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特约记者 黄青文 摄

←屯昌“枫木苦瓜”成全省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本报记者 王凯 摄

←东方感城镇有机农产品引来外地客商。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周兆禧(右)指导农民大棚种植技术。

陈华锋(左)指导农户剪枝。本报记者 陈彬 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科技厅提供

水满乡农民在方国和指导下,养的小黄牛体肥膘壮。通讯员 李树林 摄

■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戴恩宇

编者按

科技兴农决不是纸上谈兵。

我省中西部农村普遍分布于大山之中,闭塞、落后、贫穷,他们迫切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帮他们鼓起钱袋子;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2010年开始实施“海南省中西部市县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共选派180多人次挂职中西部11个市县的科技副乡镇长,他们在大山深处刮起科技“风暴”。

但是,部分人挂职期满便回原单位,经手的富农项目半途而废;很多人一再延期,却一直未解决工资、编制问题;大山深处的科技“风暴”今后怎么刮?值得全省上下深思。

什运乡来了

科技副乡长后

全乡瓜菜种植

人均收入

2010年 0元

2011年 425元

2012年 673元

2013年 711元

什运乡

人均收入

从2011年的3653元

提高到5129元

3年

人均增收

1500余元

探索

种植年年老三样

村里不穷才怪

除穷根 省里派来科技领头人

我省从科技管理部门、省直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110服务系统、企业等单位,选派懂科技的年轻人,到中西部11市县挂职科技副乡镇长。

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产业结构单一落后,主要经济来源是传统的“老三样”,即橡胶、甘蔗、水稻。乡长林金妹介绍,从2006年起,细水乡开始努力探索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细水乡天然牧场的优势,设想发展南药、竹子、细水黑猪、养蜂、五脚猪等一村一品新的产业结构,但全乡39名干部,具备农业知识的干部不到10人,乡农技推广中心有两名畜禽防疫人员,但畜牧养殖专业却没有科技人员。“因为农业科技欠缺、对口的农业科技人员缺乏,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很慢,农民增收工作艰难。”林金妹说。

2013年底,水细乡的情况开始改变,原因就在于来了挂职科技副乡长王东劲。挂职半年,王东劲就组织了细水五脚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五脚猪健康养殖项目已初具规模,存栏五脚猪近2000头,建起栏舍800平方米,可放牧运动场30亩,人工草地5亩。

回忆派遣计划的由来,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圣俊介绍,海南从2002年以来探索创建了叫响全国的农业科技服务品牌“农业科技110”,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农业科技110虽然解决了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农民零距离的问题,但这种单纯的农业科技服务,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方面,还是有诸多限制。

“我们想探索一种办法,让懂农业科技的人到农村去,并能适当调用农村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这些资源为农业科技推广、为农民增收服务。”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叶振兴说。于是,在总结我省农业科技110和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将农业科技推广和基层政府行政职能相结合,提出从我省科技管理部门、省直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110服务系统、企业等单位,选派懂科技、为人正派的年轻人,到中西部11市县挂职科技副乡镇长一年。

叶振兴告诉记者,派遣科技副乡镇长还有一个大的发展背景:海南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全省相对落后,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具体实施十大行动项目,从2010年-2020年,对中西部市县实施“造血式”扶贫。

基于此,2010年,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联合印发《海南省中西部市县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方案》,当年就选派了36人。

改变

种什么 怎么种 何时种 问问科技副乡镇长

4年来,科技副乡镇长们制定了372个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科技项目示范基地191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60个,转化科技成果73项,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户和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

挂职点:琼中什运乡

曾经不种菜 房前屋后摘野菜

如今菜自给 还能外销赚钱

冲公村村民王金花说:“第一年我在郑乡长指导下种白玉豆时,还被村民笑话。现在,村民看见郑乡长就拦住问他,今年种什么瓜菜最畅销。”

“郑重铭来了后,太阳能灭虫灯、太阳能滴灌、农业微喷灌、地膜覆盖等技术随着引入什运这个偏僻的乡村。”琼中什运乡乡长李强在什运工作6年了,森林覆盖率达85%的什运,如何寻找一条既能保护生态又能致富的产业道路,他和全乡干部探索多年,却苦于缺乏农科人才,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大起色。2011年,曾被评为“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郑重铭被选派为什运乡科技副乡长,他暂停了自己在陵水两家“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和种植基地的经营业务。一到什运乡,他深入农户调研,将每个田块土地取样,送到海口进行土质检测分析,掌握了什运每个田块的土地性质,哪块地适合种植啥都了然于胸。

什运乡民从来没有种瓜菜的传统,如今却发展了苦瓜、黄灯笼椒、白玉豆、青瓜等瓜菜产业,今年郑重铭又引进了“高产木瓜示范种植”。

“我2006年嫁到什运乡冲公村时,全村只有我一个汉区来的媳妇,村民不种菜,吃菜都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摘野菜。”村民王金花说,原来这里的村民不懂种植技术。2011年,郑重铭挂职后,立即着手培训村民冬季瓜菜种植技术,还利用自己在陵水开发农业时建立的农业销售渠道,帮村民卖瓜菜。

“你种的苦瓜有红蜘蛛、蚜虫,可用硫磺胺+冠田+乐斯本杀虫。”这是王金花的手机保存的一条短信,是今年4月郑重铭下乡时,发现她种的苦瓜开的“药方”。今年初在郑重铭的指导下,王金花种了3分地的黄灯笼椒,郑重铭帮她联系了三亚一个收购商,给王金花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李强算了一笔账,郑重铭在什运乡发展冬季瓜菜600多亩,单这一项就为全乡农民人均增收711元。“2010年,全乡瓜菜种植人均收入为零,到2011年就增加到425元,2012年673元,2013年711元,这全是郑重铭的功劳。”而什运乡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3653元提高到5129元。

挂职点:临高博厚镇

曾种四亩小叶桉 八年才卖千余元

如今农民已入股成立农业公司

加禄村养鹅基地正在建设中,100亩香蕉标准化种植基地正在平整土地,绿化苗套种毛薯的基地已完成50亩……村民对新产业充满自信。

5月20日上午,临高县博厚镇科技副镇长周兆禧带记者参观加禄村毛薯种植基地。路上,周兆禧就被村干部冯志强拦住了。“周镇长,第二期毛薯苗什么时候能回来?村民想扩大种植到80亩。”

加禄村有一块砂砾地,种庄稼长势不好,过去只能种小叶桉、马占相思。冯志强家在这里也有4亩地,全种了小叶桉,七八年过去,4亩桉树卖不到1200元。去年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博士周兆禧派遣到博厚镇挂职,他可是全镇第一个博士。周兆禧调研后,建议村民结合海南开展的“绿化宝岛大行动”,将砂砾地改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乡土绿化苗木,如沉香、木棉、雨树等,同时套种毛薯,树苗和毛薯苗以及种植管理技术都由周兆禧同热科院有关研究所联系解决。

不到半年时间,博厚镇农民就感受到了这位博士副镇长带来的变化:由农民共同入股的加禄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由“公司+合作社+农民”可年产4万只的鹅舍正在快速建设中、传统甘蔗地也变成了标准化的香蕉种植示范基地……

博厚镇党委组织委员王信金告诉记者,科技副镇长周兆禧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他有知识懂技术有闯劲肯实干,和外部联系非常广泛,对农产品市场营销和现代通讯运用灵活。”王信金说,周兆禧到博厚调研后提出,建议组织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农业公司,并立即调研撰写可行性报告。

周兆禧的提议,加禄村民闻所未闻。村干部召集村民大会商议后,全村一致同意办公司发展现代农业。“我们村过去只有甘蔗、水稻、橡胶老三样,收入很低。”听说周兆禧担任公司董事长,要带领村民建设热带果树、热带花卉、冬季瓜菜等高效种植基地,3年内把公司建成初具规模的绿色农业科技型企业,把加禄村建设成一个生态文明示范乡村,村民大受鼓舞。记者在加禄村采访,村民对新产业充满自信,加禄村养鹅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100亩香蕉标准化种植基地已在平整土地,绿化苗套种毛薯的基地已完成50亩……一个新的加禄村正欣欣向荣地呈现出来。

挂职点:东方板桥镇

很多养殖技术 农户闻所未闻

现在都去镇长微信找“药方”

挂职副镇长王平精通海水养殖等农业科技,还熟悉农产品市场营销,带领农户玩微信,引来省外收购商,给板桥镇养殖业产销两旺带来好势头。

王平是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高级工程师,2013年挂职东方市板桥镇科技副镇长,他精通海水养殖等农业科技,还熟悉农产品市场营销。挂职两年多来,除了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带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养殖外,还利用公司的先进设备,定期为辖区内的水产养殖户开展水质分析、鱼虾病害检测,根据分析检测结果给养殖户制定防治病虫害的养殖方案。

“王镇长在板桥镇推广石斑鱼和对虾混养的立体养殖技术,这是我们过去从未尝试过的。”养殖户周俊才说,他担心石斑鱼吃掉对虾,小心地拿出几口塘试验,结果发现石斑鱼自动帮他清除了病弱对虾,而健康对虾又像清道夫一样把石斑鱼吃剩的食物分解了,水质比以前单品种饲养更清澈,鱼虾病害都没有了,同一口塘增加了对虾这项收入,收益提高1万多元。

王平还利用微信每天给养殖户发送养殖新技术,记者加了他的微信,看到他每天至少发出8条养殖技术以及水产品市场最新信息,微信图文并茂。“我们这里的养殖户在王镇长的影响下,很多人用微信了。”周俊才和一些养殖户曾用微信发布水产品销售信息,没想到真有省外收购商前来收购。周俊才利用这些新的市场营销手段打开了销售局面,他不仅自己销售水产品,还设立起农产品收购点,带动了板桥镇及附近乡镇的农产品销售。

困惑

挂职科技副乡镇长

何去何从?

不发工资 不给待遇

挂职科技副乡镇长

何去何从?

派遣的180人次中,仅有两名科技副乡镇长留了下来,其他大多数人虽然得到群众认可,但至今仍难从体制上解决长期留任的问题。

很多项目才开个头

挂职副镇长已期满

五指山市水满乡科技副乡长方国和从琼州学院选派挂职,他原在学校教授畜牧业。挂职期间,利用专业知识,结合水满乡实际,开展五指山小黄牛、五指山特种野猪、五指山猪的养殖与资源保护工作。因为项目未实施完,原定一年挂职期满后,水满乡打报告请求留任,方国和已挂职两期。

“方国和挂职推广的五指山小黄牛舍饲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得到市委书记宋少华的大力支持,将该小黄牛示范基地列入2013年-2016年农民增收挂钩帮扶点,同时这个项目也获得省挂职科技副乡镇长计划重点专项、省星火产业带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支持。”水满乡党委书记、乡人大主席高亮认为科技副乡镇长一年挂职期太短,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农民由于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学科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够强,很多项目才开头,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就因期满离开。

水满乡雾寨村农民王文国很不愿意方国和离开,方国和利用项目资金为立志于发展小黄牛养殖业的王文国建了标准化农舍,还计划寻找资金帮他修一条到牛舍的路。“方乡长没来时,我养的牛下100头仔,就死了26头。在他指导下,我养的牛幼仔存活率提高到了95%以上。”方国和如果离开,王文国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通过挂职,方国和寻找到了一片新天地,“以前在黑板上养猪养鸭,现在运用到实践中,自己掌握的技术还能带动一方农民致富,非常有成就感。”方国和爱上了科技副乡长这一新岗位,但他希望长期留任的愿望难以实现。

“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已实施了四期,涌现出不少优秀科技副乡镇长,但在派遣的180人次中,仅有两名科技副乡镇长留了下来。”叶振兴说,五指山市南圣镇原挂职科技副镇长严海,屯昌县西昌镇原挂职科技副镇长张先敏,两人因工作出色,分别被招录为市县林业局副局长,绝大多数优秀科技副乡镇长虽然表现出色,业绩突出,但因编制等原因,即使挂职乡镇挽留,也不得不回原单位,留下尚未完成的工作和项目。

3年挂职副乡长

他至今未领工资

从第二期就开始挂职至今的琼中什运乡科技副乡长郑重铭、五指山毛道乡科技副乡长陈华锋等,他们虽然获得挂职乡镇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但至今仍难从体制上解决其长期留任的问题。

以陈华锋为例,他退伍后在父亲创办的海南保亭四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当过兵的他特别能吃苦,在身为农业科技人员父亲陈龙明的影响下,掌握了很多实用农业技术。2011年,身为董事长的陈华锋毅然把公司交给家人经营,自己投身带领农民科技增收致富的事业,转眼3年。

3年里,陈华锋带动农民种植500多亩青瓜、辣椒等冬季瓜菜,不仅救活了毛道乡种植近8年没挂果的350亩山竹果基地,还在毛卓村建设了100亩山竹套种示范推广基地,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陈华锋挂职的事迹,但他至今仍然是一名不领工资的挂职副乡长。

如何更好服务农村?

如何解决个人出路?

“农业科技对海南中西部农村来说,的确是短板。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它把行政和农业科技服务结合起来,适合山区乡镇的发展需求。”高亮建议,适当延长科技副乡镇长挂职期限,使科技副乡镇长在农村设立的科技专项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能可持续完整地发展起来。

“今年体制外的选派人员又有11名,受体制、财务制度、选拔政策等的限制,在解决挂职科技副乡镇长的待遇、出路等问题上,我们深感掣肘颇多。”叶振兴感慨,有的科技副乡镇长从第一期开始挂职,由于实施项目未完成和挂职乡镇的需要,已挂职四年,陈润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于一些优秀的科技副乡镇长,挂职乡镇舍不得放走,一留再留。但长期挂职,对科技副乡镇长本人不公平,因为他们需要解决个人成长、待遇和长期与家人分居的问题。

派遣科技副乡镇长,这一有利于我省中西部农村发展的政府行动项目,如何更高效更具持续性地立足于中西部农村,如何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满足中西部农村发展需要,如何更合理地从制度上解决部分优秀科技副乡镇长的出路等等,还有更长更远的求索道路。(本报海口6月2日讯)

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6/03/content_7_1.htm

;